而在各种日本神鬼或灵异事件为题材的异闻录中,不时会出现一群孩子在黄昏时玩捉迷藏,结果遭遇“神隐”的情节。
“神隐”( 神隠し)算是个颇具日本特色的词汇了。大意是被神鬼藏了起来,多用来描述一个人无端失踪的现象。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原名就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直译是“千与千寻的神隐”。
想象一下,日落黄昏,华灯初上,正在捉迷藏的小孩们感到肚子饿了,于是有人附和着回家吧,各自散去。结果有孩子不知情,被遗留在树林深处,始终没有找到。
于是当地出现了各种“天黑后不要玩捉迷藏”的都市传说。失踪的小孩子化身怨鬼,多年后向儿时的玩伴复仇……
“千万不要和熊孩子一起玩捉迷藏,他们一旦“熊”起来可能连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各种异闻录之外,关于“捉迷藏”的创作也是从未停止过。
初音未来就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孑然妒火(独りんぼエンヴィー)》,直译就是“充满嫉妒的一人捉迷藏”。
歌词写的非常暧昧,有各种不同的解读版本,隐隐透露出一个小女孩遭遇欺凌,转而向他人报复的故事。
仔细回想下,“捉迷藏”这种童年趣味游戏在影视作品里不知为何,通常都带有一丝猎奇的色彩。与“鬼”捉迷藏,往往也是惊悚电影里常见的桥段。
归根到底,艺术源于生活。文艺作品难免会取材于现实,而捉迷藏可不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普及的游戏活动吗?
这种民间游戏发展到现在,规则已经变化颇多,甚至衍生出了竞技比赛项目。每年夏天,欧洲都会有“捉迷藏”大赛,汇聚全世界各地的捉迷藏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