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来自澳大利亚的樱桃工作室
《空洞骑士》的制作团队叫做“樱桃游戏工作室”,这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独立游戏团队仅仅只有3个人
——William Pellen负责程序,Ari Gibson负责美术,中途加入的Christopher Larkin则包办了游戏中令人惊艳的BGM。
原本还有一名成员Rohan Fraser在游戏立项前就退出了。
前面说到,如果推荐给女生我会选择空洞骑士,这是因为《空洞骑士》的角色设计真的非常讨巧。
游戏设定在一个已成为废墟的地下昆虫王国。
荒废的城市,阴暗的街道,镶嵌在墙壁上的各种甲壳,有一种衰败荒废的美感。
而主角是一个沉默寡言,不知来历的骑士。
他有着短又粗的双腿,圆滚滚的身体,头上戴着一顶白色角质头盔。
由于是类似虫子的形象,所以手里拿的并不是剑而是骨钉,非常贴切地下昆虫世界的设定。
其他虫子角色也是怪萌怪萌的。
就算是生理上对虫子感到厌恶的女孩子,看到这么萌的虫子……也还是会讨厌,但至少没那么难受。
主角的原型最早来自一次Game Jam。
这是一种游戏圈的极限挑战活动,规则就是在限定时间里根据某个主题制作游戏,最后进行评选。
那次活动的主题是“10秒钟”。
经过72小时的制作,“樱桃组”完成一款叫做《饥饿骑士》的俯视角动作游戏,主角如果不在10秒内击败敌人吃到樱桃就会死去。——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叫“樱桃”吧。
(Hungry Knight)
后来“樱桃组”又参加了另一届Game Jam活动,这届比赛的主题也很有意思——“表层之下”。
于是催生了“地下昆虫世界”的最初构想。
尽管他们最终没能提交作品,但在活动结束后的五六个月里,他们一直在思考这个游戏该怎么设计。
游戏在2014年11月正式开始众筹,众筹页面上介绍道:“一个虫子与英雄的地下世界,一场美丽而神秘的2D冒险”。
最终他们募集到了57000澳元的众筹资金,差不多也就28万元的人民币。
说实话,这个众筹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虽然达到了3.5万澳元的最初目标,但离最终目标线还很远。
按计划,《空洞骑士》原定会在2015年左右发售,预计的流程会在两三小时。
结果游戏一直跳票到了2017年,跳票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加入其中,以至于游戏越做越大。
任天堂的宫本茂就有一句关于跳票的名言:“跳票的游戏最终还是好游戏,赶工的游戏永远都是烂游戏。”
游戏质量永远是回应玩家期待的最佳方式。
要知道我一周目没看攻略花了将近70多个小时才通关现在的《空洞骑士》,很显然,成品相比原计划丰富得不是一点半点。
截止2019年2月,《空洞骑士》在全平台售出了280多万份,对于一个3人独立游戏团队来说,已经非常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