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后鳄龙(postosuchus)
它们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的北美洲,约2亿2100万年前到2亿200万年前。后鳄龙是该地区三叠纪时期的顶级掠食动物,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后鳄龙可能猎食其他较小型的爬行动物。
后鳄龙是种四足爬行动物,拥有宽广的头颅骨与长尾巴,以及大型弯曲指爪。它们身长可达约4米,身体由圆柱状四肢支撑者,圆柱状四肢在爬行动物中相当独特。口鼻部类似鳄鱼,充满大型匕首状牙齿,用来杀死它的猎物。鳄龙背部覆盖者多排骨板,形成保护。
后鳄龙的前肢长度大约是后肢长度的2/3。这个短前肢的特征,常见于二足方式行走的爬行动物。
印度古生物学家萨克·查吉特(Sankar Chatterjee)曾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后鳄龙可以采取直立步态,而在缓慢移动时改成四足方式移动,此时前肢才应用在行走上。
在1995年,罗伯特·隆(Robert Long)、菲利浦·莫瑞(Phillip A. Murry)提出不同看法,后鳄龙鳄的身体粗壮,应该是四足方式移动的动物。
关于后鳄龙是二足、还是四足动物,以及其采取步态,目前还有争议。也有古生物学家认为,后鳄龙的大部分时间是以四足方式移动,而在生理机能上,可以偶尔采取二足方式移动。
给人的感觉它当时的地位很接近霸王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