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很多,他们有人在北京、上海学外语,准备出国。也有人在粤西、粤北,在大凉山,在西部农村小镇里为一个专科名额昼夜苦读。
由下及上,和北京零零后不同的另一批零零后的生活,也要追溯到他们的父母辈去。
他们一生的烙印,很大程度上,早已由受教育不足的父母、地处偏狭的区位综合而成的家庭决定了。
纪录片《出路》截图
03人们厌恶鸡汤,却争先恐后想成为鸡汤里的素材
看完《零零后》,实在不得不承认零零后一代人的优秀。
如果今天还会有某家报纸,敢像1911年的《大西洋月刊》一样,刊出诸如“经验丰富的领导和长辈们都表示,在他们的一生中,从未遇到过像眼前这代年轻人一样,自私、无理和只会享乐”之类的话,一定会被疯狂打脸。
大部分人看完片子,大概先是感叹、感动,最后冷静发觉,这样的生活,究竟与我有什么关系?
15岁的柔柔,独自在美国生活,与人谈笑风生;池亦洋小小年纪就能争取到为国出战的机会……
他们的身上,总能体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冷静。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他们值得成为这个社会未来的精英,正如他们的父母一样。
我们甚至可以想到未来他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从小上私立学校,注重全面发展,接受国外教育……
池亦洋与队友们
我们可以看一下此时的背景:王思聪还在为没有人出过国感到惊讶,仍旧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
《零零后》为人们带来了一碗鸡汤,亦为无数追梦人画了一张未来的大饼。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去喜爱、追求这碗鸡汤。
不缺乏讨厌这碗鸡汤的人,但这与仇富类似,不过是求而不得的外化。
在现实中人们总还是多了些口嫌体正。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争着抢购学区房,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努力去追求一线城市的户口。人人皆想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内,创造出最优的教育环境。
00后对自己人生的绝对掌控权,还是父母给的啊
绝大部分人都和片子中的父母一样,除了教育,实在无能为力,再为孩子留下更多东西。
身边有朋友,父母是普通职工,大半辈子攒了几十万存款。到头来去不起欧美留学,最起码也要去一趟日本。
也有朋友,在考试最紧张时得到了父母宝贵的承诺:放松考,真的不行还能给你买辆大车去运煤。
家庭总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为下一代铺路,只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出现在下一部《零零后》里,成为下一碗鸡汤的食材。
又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无忧无虑长大呢
当然,人生的成败并非都由教育来决定。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总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成长,但这背后又有些细微的差别。
有些孩子的视野,还局限在自己出生地的周围,而北京三环内的零零后们,许多已经知道了牛津、哈佛的排名远比清华、北大要高,知道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模样。
作者 章牧斯
本文转载来源于:旅法师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