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你可以避开考试,我不行
正如导演张同道所说:这些零零后的父母都是通过知识获得了今天的一切,他们深知自己不会有太多物质留给子女,便在“教育投资上格外焦虑”,希望领先一步。
这些父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活生生的样本,他们知道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更知道突破如今应试教育的艰难。
对于这些零零后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有父母提前走过高考这条路,父母可以给足他们足够的经验,也可以在此路不通时,另寻他路。
在中国,做大学生难,同样艰难的,是做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意味着你无法从父母亲戚处获得任何经验,由此会走更多的弯路。
与之相比,《零零后》中的孩子,他们有清晰的规划,知道自己将来该走什么道路,也知道哪条路最适合自己。
由下及上,今天我们目光所及的《零零后》的生活,应该追溯到更早前,他们的父母一辈去。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是七零后、八零后,是应试教育竞争之下的佼佼者。今天《零零后》所能享受的一切,早在父母辈的学生时代就埋下了伏笔。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父母有更加先进的教育观念,也更有勇气去跳出如今的传统教育体制。
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中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觉得自己自制力太差的孩子,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传统教育。
纪录片《出路》截图
从幼儿园开始就个性外露的孩子,十岁左右就开始为前往日本读书做准备。当数学成为求学的绊脚石,中学就前往美国学习,还能辅导美国学生数学……
孩子父母口中提及一句话:“让孩子在教育中拥有试错的自由。”对于大多数人,这样的自由,足够奢侈,足够天方夜谭。
在目之所及,人人说大学生烂大街的时代,且不说高考,仅2019年的中考普高淘汰率就达到了57%,重点高中录取率更是只有8%。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才是大部分人的现实。从此大多数人走向技校、职高,将教育经历定格于此。这样的景象,才是这世间时刻上演的生活剧情。
去北京的唯一方式是上大学
2018年,云南曲靖一小伙在工地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新闻,刷遍了朋友圈。当喜讯传来,学生父亲又开始为学费忧虑。
我们可以将这位父亲的烦恼,理解为甜蜜的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小伙的人生的分水岭,就发生在这工地上。
他是幸运的,2011年已快过去十年,早在那时,清华大学当年入学的3349名新生中,县级及以下中学的学生不到五百人,他们分别来自300余所县级及以下中学。
上重点大学,似乎成为城里人的游戏。
稀缺的才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