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暴雪基于《星船伞兵》基础制作的《星际争霸》,人族士兵必须穿着机甲动力服,才能与虫族对抗。人族与充足的斗争,怎么看都是《星船伞兵》的游戏翻版。什么,你说神族?那不是最后游戏的添头么?
人族与虫族的斗争,动力装甲绝对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星际争霸》当中,尤其以陆战队员身上的CMC动力装甲服最为出彩,也最让男人看的热血澎湃。最近正趁着《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免费开放之时,PX_H约上好友在战场上一阵厮杀之后,对陆战队员的CMC装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MC动力作战装甲(好拗口的名字)是由西瑞安跨国公司(Ciri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研发的Terran(人族)士兵用装甲外骨骼系统。与钢铁侠那贴身(增高?)流线型的造型不同,CMC动力装甲给人的初始印象就是庞大笨重——事实上装甲服也重达几百磅(贴心的PX_H:1磅约为0.45公斤)。不过考究到装甲服需要的动力能源以及提供的重火力高防御,不免觉得钢铁侠那样的造型才是不科学的。由于CMC装甲并没有搭载神经感应系统,也没有钢铁侠当中譬如贾维斯、星期五那样的智能AI,仅有一定的支撑系统,因此CMC装甲搭载时基本全要靠人族士兵自身的反应来应对战场。
一具经典的CMC装甲动力服
CMC装甲动力服并非一撮而就,与《辐射》系列当中的T系列装甲类似,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初始“加压型动力装甲”作为初始实验产品,只具有基础的防护与行动功能,类似于一件高等级的宇航服。这套装甲作为民用产品是合格的,但是作为军用设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缺陷。因此很快就让位给了后续的动力装甲。
基础型CMC陆战动力装甲在随后就登场了。早期的CMC动力装甲仍然带有浓厚的试验性质,每次配备的性能与武装都不一样。尽管如此,这些不同规格的陆战队都有一些共通的特征,也是之后CMC装甲发展的基础:
1.冷气空调及空气循环机制:CMC动力服处在一个封闭环境当中,并且还会再内部产生一定量的热量(无论是装甲反应造成还是使用者产生)。因此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长期使用的必须品。
2.一定的防御装甲:在初始时期装甲提供了一定的防御能力,对于绝大多数小口径武器轻火力免疫,然而针枪(Needle Gun)等重火力武器依然能贯穿或者击毁脆弱的装甲。
3.结构支撑系统:庞大厚重的动力装甲,没有一定的结构支撑系统是绝对无法操纵的。光靠单纯的机械结构,人体在调整装甲的各个形态(例如蹲资、卧倒射击等)上会非常费力。如果存在一套自动调节姿势的系统,那么行动敏捷度与准确度会大幅上升,这也是之后装甲升级的一个重心。
4.面甲系统:在CMC装甲头盔内部有着不断闪动的数据,能提供基本的信息。动力装甲受损程度可以用绿色,黄色或红色表示出来,能够让陆战队员实时知道装甲的状况。
5.储藏弹药与传感器:在动力装甲的肩部储藏有填充用弹药,让陆战队员具备更多的火力支援能力。还在肩部设置了隐藏传感器,让装甲进一步提升精度。
6.救助系统:若穿戴装甲的陆战队员臂部或腿部受损,装甲会用止血带将其密封。有几款盔甲还可以向受伤的穿戴者静脉注射麻醉剂,这能使穿戴者不省人事。救助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存活能力,也增加了持续作战能力。
以上几点在装甲的初期发展阶段就已经成型,也为之后的CMC动力装甲提供了升级重点。随后CMC-200动力作战装甲就正式诞生了。
CMC-200动力装甲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