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故事的节奏很快、发生的冲突很多,《铃芽之旅》在新海诚过去较为擅长的感情描写领域着墨较少,难免给人一种“转变太快”的感受——在几个论坛,我看到不少批评玲芽“恋爱脑”的评论:“才认识几天就哭着大喊‘没有他的世界我不想要’,妹妹你没事吧。”
这种批评的产生与中国观众对于新海诚的刻板印象有不小的关系。大伙希望看到的充满恋爱要素、逻辑严密的片子,但《玲芽之旅》的重心其实在“以玲芽从创伤中走出来的经历纪念311大地震,以及在灾后11年对生命的思考”这一主题上。比起讲故事,新海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营造氛围和心境上。
311大地震
电影中对当时场景的复现
他在电影中设计了玲芽旅途的路线(途经的城市都曾经在巨大地震灾害、以及地震引发的海啸中受到了严重影响),大量呼应的台词(姨妈对玲芽、以及玲芽对猫猫说的“来我家住吧”),频繁采用神道教的各种隐喻(比如玲芽姓“岩户”,她从创伤中走出来的故事正如天照出岩户一般)——这些充满地域性和本土文化性的设计在大多数既没有经历过重大天灾也无从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中国观众来说是难以察觉的。
天照出岩户
用要石镇压地震鲇的传说可能是故事设定的灵感来源之一
当然,据说电影在日本上映时曾经引发亲历者的PTSD遭遇批评,那又是另一个极端的故事了。
在《铃芽之旅》中,新海诚希望用玲芽的经历、用这种“不讲道理”的天灾造成的离别与仍然处于创伤中的人们对话,试图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劝说在世者面对而不是逃避那段苦痛的记忆——整部电影的高光不在于玲芽与草太“久别重逢”的拥抱,而在于她对幼年时期哭泣的自己说的那句“我就是你的明天”。
让停滞的时间流动起来,让徘徊在灾难中的灵魂看到“明天”,才是《铃芽之旅》最重要的表达。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尽管客观来讲这场恋爱确实没怎么谈明白,但他在着笔更多的地方确实做到了几乎面面俱到。从场景的选择到台词的设计,你能感受到新海诚是在小心翼翼地揭开了那块沉重的伤疤。这种沉重的感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人和土地之间;如果缺少了对其中一部分的感受,《铃芽之旅》的体验就是不完整的。
除了较为成功的、与311地震有关的宏观主轴与因为种种原因看起来不太成功的恋爱故事之外,《玲芽之旅》还包含了不少新海诚对当下社会和家庭的思考。
互联网上很多人对发生在停车场的那一次争吵颇有微词,认为玲芽对姨妈的态度过于糟糕,一些日本评论者更是抛出了“不利于少年教育”的帽子;而在我看来,这是动画中少有的对于当代单亲家庭相处精神状态的严肃剖析,我甚至对可以将纯粹的感情表达归咎于神明的方便设定感到羡慕。
他并没有用故事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只是将生活艺术化,然后简单地码放在你的面前。审视玲芽,审视环姨妈,包括审视芹泽,事实上就是以一种超脱的视角看陷于现世的自己。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