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肖邦、贝多芬、巴赫钢琴名曲
取名“钢琴家”,音乐却不是本片的主题,片中穿插的音乐不多,但波兰斯基对乐曲的选择却独具匠心,恰到好处,音乐作品少而精。其中,穿插的皆是肖邦、贝多芬、巴赫等大师之作,尤其以带有民族情结和革命诗意精神的波兰音乐家肖邦的作品为主。
影片伊始,什皮尔曼在华沙电台录制的作品为肖邦的《第20号升C小调夜曲》。后面,什皮尔曼在犹太区的咖啡店从事钢琴演奏来养家糊口,出现的音乐为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三首大师作品出现在什皮尔曼从犹太区被转移至安全住所后,听到的好友演奏的巴赫作品《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 前奏曲》。之后,什皮尔曼被好友安置在德军医院对面的一所公寓,由于不能发出声响,于是就有了什皮尔曼假装弹奏的一幕,此处出现的音乐来自肖邦的《波兰舞曲》。
影片最经典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出现在纳粹军官在废墟住所发现钢琴家什皮尔曼后的段落。这里,纳粹军官霍森菲尔德演奏的是贝多芬名作《月光奏鸣曲》,而什皮尔曼为霍森菲尔德演奏的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该曲是肖邦当年在华沙起义失败,波兰亡国之际的创作,音乐投射着反抗异族压迫的斗志,这与影片人物的历史境遇巧妙的融合。
07、错失奥斯卡最佳影片有人作祟
斥资3500万美元制作的《钢琴家》,问鼎第55届戛纳金棕榈奖,但在次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却落败于歌舞片 《芝加哥》。《芝加哥》一举斩获了6座小金人,《钢琴家》获得3座,虽然奖项不多,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改编剧本的含金量却相当高。《芝加哥》无疑最大赢家,《钢琴家》却更出彩,吸引了众多圈内外人士的眼球。
波兰斯基登上《巴黎竞赛画报》封面
2019年12月,负面新闻缠身的波兰斯基登上了《巴黎竞赛画报》的封面,封面上赫然写着对波兰斯基的专访标题:“有人想要把我妖魔化”。专访中,波兰斯基表示,这场妖魔化运动的始作俑者,就是曾经米拉麦克斯的掌舵者—— 哈维·韦恩斯坦。
波兰斯基表示,自己与韦恩斯坦并无多少私交,但由于《钢琴家》的关系,自己成了韦恩斯坦的眼中钉。波兰斯基谈到,“当年,《钢琴家》在英国电影学院奖上拿到两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这下子,他(韦恩斯坦)慌了。那一年,他手里也有两部电影(《芝加哥》《纽约黑帮》)要冲击奥斯卡,所以,他策划了一次行动,旨在阻击《钢琴家》拿到奥斯卡。正是他重新挖出了26年前我和萨曼莎之间的那个故事,原本当时已经没什么人对这事还感兴趣了,正是他的媒体专员,第一个给我贴上了‘强奸儿童犯’的标签。最终,《钢琴家》没能拿到最佳影片。”
《芝加哥》&《纽约黑帮》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