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起来,我一直对现代诗感到敬畏。
倒不是对文学无感,只是诗歌相较于其他文体而言过于普遍和抽象,你能够从任意的角度解读剖析。
和古诗相比,现代诗的规律似乎更难琢磨些,古诗的平仄韵律,朗朗上口、意向代指,相比现代诗来说反而简单些。现代诗似乎想到哪写到哪,读来也没有古诗那样朗朗上口。
还记得在小学课本的附录中,有着冰心《繁星春水》中一首关于奋斗的诗。
那时候我就觉得,相较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首诗少了古诗特有的矜持与冷静。但情感的充沛和冲击,却是比过去的诗歌强了不少。
在学习了过后,老师布置了写现代诗的作业任务,我倒也没有什么太过浓厚情感迸发,只觉得几十个字的作业轻松愉快,便依葫芦画瓢,写了一首相同主题的现代诗,唯一的不同是将“花”换成了“蜜蜂”,结果得到了60的及格分。
这给我浇了一盆凉水,我并不觉得自己出了错,跑去读了读同学的高分作业,全篇不知所云,无聊透顶。在此之后,只觉得现代诗虚无缥缈,便对现代诗失去了兴趣,不再主动阅读。
但这倒并不妨碍我感受《雨巷》或者《再别康桥》这样诗歌中的那种朦胧雨雾中的丰沛情感。毕竟批判和情感,诗歌至少要占一项。但是一些现代诗,实在让我摸不着头脑。
比如曾获得博林根奖、普利策奖的美国现代诗人、小说家威廉姆斯的作品。
以及胡适的《两只蝴蝶》,由于文字过于口语化,表达同样不明确,被人讨论的热度绝不亚于鲁迅的“两棵枣树”。
我确实无法从中感受到那种朦胧的美好或浓烈的感情,分析诗歌又要结合时代背景,是个麻烦事。读起来本就无感,所以一般情况总是闭口不谈,上网一搜,关于现代诗的分类派别也多到令人难以置信,更让我觉得这是门高深的学问。
随手撸了下百度百科,发现……这些现代诗的分类很是繁多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一些短小的现代诗总是支支吾吾,无法理解其中要义,总觉得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考虑到是出自名家之手,自然是觉得自己的水平能力不足。
这些都让大学期间茶余饭后习惯阅读古诗的我,对现代诗敬而远之。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博士专家站了出来,让我重拾自信,能够对所谓“现代诗”评头论足。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