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泛泛
娱乐性与深度,或许正如梦境与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
在有些仓促而走马观花式地看过网飞的DC漫改剧集《睡魔》之后,这大概就是我最直接的感受。
整部剧集之中,涉及到的哲学命题不可谓不多——除了开头提到的梦境与现实之外,希望与绝望、谎言与真实、死亡与生命、人类与神明——可以说,任选其一拿来做议题,都足以写出个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的论文来。
如此的“深度”潜质,看起来很美,对吧?
但问题也正在于此。作为影视剧集,以表现力和感官刺激为代表的“娱乐性”要素是必须考虑的核心之一,真要按写论文那么拍,这部剧是肯定要扑街的。
要解决这个矛盾,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将二者以某种方式巧妙地捏合起来——就像《火线》这样的经典犯罪剧集所做的那样。
不过想也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像我在这里动动嘴皮子这么轻松。更普遍的情况是,出于兼顾的考量,一部剧集的剧情往往会在“深度”与“娱乐性”两边反复横跳——正如《睡魔》一样。
而因为这种反复横跳,本作中对上述的那一系列哲学命题的挖掘,都只是浅尝辄止,而未能鞭辟入里。
对梦境与现实的探讨,止于作为特别集的第11集中《千猫之梦》的部分颇为浪漫化的“1000个执着构建的梦境所蕴含的力量,能够让梦境成真”所包含的“托马斯公理”(如果人们把情境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之上;
对希望与绝望的辩证,限于第4集中睡魔与路西法一番“物物相降”的嘴炮大战之后“如果地狱里没有人向往天堂,那地狱还会不会有威力?”的老一套相生相克论调;
对谎言与真实的立论,滞于第5集中由红宝石的持有者约翰用宝石的力量在某个餐馆里搞出来的类似“所有人都说真话会怎么样”的社会实验式环境最终导向的充满性与暴力的发展所指向的“没有谎言的绝对真实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类完全屈从于动物本能”这样我个人难以苟同的放大人类动物性的观念;
对死亡与生命的探究,流于剧中魔改自《圣经》里最初的谋杀者该隐与最初的受害者亚伯故事的,梦之国度中不断因不可控制的天性而杀死弟弟的该隐和被杀后总会复活,却并不怨恨哥哥的亚伯身上那几乎一笔带过式的“循环”,以及在1389年的白马酒馆中厌倦了永生而想向姐姐死神证明自己想法的睡魔赐予了凑巧说出了自己想要长生不死的加德林永生,并且订下了“百年之约”:每过一百年,他就要回到白马酒馆,向睡魔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感受的微妙羁绊中所煲制的“死亡是必要的,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非来自与死亡,而是来自于生命中的经历与体验”鸡汤;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