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女主生活的那个年代里,这还真不是啥大问题。只见她非常熟练地拿起打开手机,下了订单,花一笔小钱就招来了个经验丰富的职业中之人,要她替自己钻进衣服中处理男友生理问题之外的一起虚拟事物;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女主也就有了大把大把的独处时间,可以安心保养皮肤或是更好地享受生活了。
由于是无法与现实世界互动的“上传人”,男主始终就没发现女友“灵魂转化”的秘密,只是很疑惑她为啥总是发呆,之后还性格大变;而与之类似的,本质上LSP们不也只是面对器械在疯狂做功吗?当贤者时间不请自来,他们中又有多少能欣然接受自己“女神”乃是杯中囚徒的事实呢?
这问题,深究起来就很笛卡尔了,真很难相信“二元论”那套理论竟在被批判了这么多年后如此精确地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用武之地;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可以被无限放大:
假定有这样一团高科技凝胶,它能读取记忆,在物质层面上完美还原你记忆里关于某个人的点点滴滴,那么你能保持一副铁石心肠,无论它如何迎合你,讨好你,甚至试着感动你,都始终把它当作是毫无情感的高级玩具吗?
如果你坚信自己和大家都能不为所动,那……我敬你是条汉子,这项技术的争议点也就暂时不存在了,哪怕是常规操作渐渐不再能满足玩家的需求,也必然会有公司高枕无忧地开始探索些更深邃的玩法,或者带来更有争议的噱头,最终与其说是模糊了当下道德伦理的界限,倒不如说是重新定义了“元宇宙”探索阶段的道德阈值,而“元宇宙”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俗世乐土”,允许身处其中的人们肆无忌惮地展现疯狂;
可问题在于,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意志品质,在诸多激素的作用下也几乎不可能完全理性地看待任何事物,正如塔可夫斯基改编的电影《飞向太空》中所展现的那样,哪怕心理学家异常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亡妻绝不可能出现在空间站上,也不免会在下过几次逐客令后彻底沦陷,最后甚至愿意只身留在异形与凝胶海洋为伴,从此度过虚假但幸福的下半生;而尽管我相信大家不会像心理学家那样难以自拔,可一旦对“玩具”产生了非必要的情愫,那……所有那些烂眼子的麻烦事儿便会接踵而至了。
这样一来,二次元和游戏联动的优越性便一览无遗,怕不是只有在这个大家愿意共享老婆的特殊氛围下,大家才能真正撸出精神,撸出团结,撸出个生命的大和谐,毕竟我们不难发现,早在“春风”之前,二次元和游戏联动的杯子,无论是把大众发情对象表现在杯子身上的普通联动,还是各种大大拓展了人类性癖之可能性的私人订制,他们其实是早就在鄙夷乃至声讨中占下了不小的一片市场份额,足以证明二次元在这特殊行业里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而另一方面,无论二次元还是游戏联动,这种确定的虚拟也是一道隔在理性和失控之间的天然屏障,以其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特异性始终提醒玩家不要假戏真做——也许在“元宇宙”真正奔涌而至后,在我们脆弱的意识尚不能明辨虚实之前,这条明显的界限便成了助我们虚幻世界的赛博天使,会出现在每个夜深人静的贤者时间里将我们拉回现实世界。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
大家都刷几遍了?
“我不是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