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再塑造”必然会与原典有一定的差异,不过,只要在某些瞬间,这个新的形象与原典产生了重合。
正如《孔明》的最后一集中,以相对温和的计策成功守护了英子的梦想的孔明,在那一瞬间看到皇叔的英灵向自己点头一般。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这种浪漫感,就是同人创作者们所追求的东西。
《孔明》中满溢出的“对孔明这个角色的热爱”,让我可以接受作者对孔明这个角色的再塑造,允许一定程度的OOC。
而《孔明》最后这个天真的结局——纯粹的爱好者战胜了资本化运作,在普通动画观众看来,可能不切实际、过于美好。
在我这个同人创作者的眼里,这个结局虽然不现实,但我希望它是真的。
商业化战胜同人的故事,我已经在现实中品鉴得够多了。我最爱的型月,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曾经的型月是同人社团,那时他们的游戏连配音都没有,武内社长的画工捉鸡,但他们可以为了《月姬》的粉丝做出超高质量的fan disk《歌月十夜》。
那时《Fsn》的动画多少有点经费欠费,改编质量也值得商榷,但他们可以拿出《FHA》这一质量不输《fsn》本体的后传。
他们还能在十周年之际,将奈须蘑菇最初的作品,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给他们的忠实读者。
商业化之后的型月更加成熟,也没有完全忘掉初心,可终归是缺少了那份“灵气”。
时至今日,东方project可能是唯一一个维持着同人创作属性、且依然持续有产出的企划了。
其余的,要么被商业化收编,要么销声匿迹,仅留下传奇的墓碑供人凭吊。
在现实位面,仅凭一腔热爱、后援只是几个非专业人士的月见英子,绝无可能与背靠雄厚资本与专业化团队的Azalea抗衡。
但是,在《孔明》这个诞生于作者对孔明的一腔热爱的故事里,不妨就让热爱赢一次吧。
认清了冷冰冰的现实,也不妨碍我们继续怀有那份炽热的梦想,或者说,这份炽热的梦想,正是勉励我们在现实中砥砺前行的东西。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