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似乎说的有些太绝对了。毕竟即便是还在上学的年轻朋友们,对于这个卡的要死的IE浏览器也不会陌生,因为在一些老旧的公共系统里,甚至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IE浏览器上完成操作——但它真的很卡而且很烂。
也正是如今IE浏览器“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的景象,很难让人相信在千禧年前后,IE浏览器一度在整个浏览器市场独占鳌头。
当然,前面已经嘲笑了IE浏览器这么多,我必然不可能在这里吹它辉煌的历史,因为它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好用,而是因为它有个“好爸爸”。
事实上,网景公司的Netscape0.9浏览器,才是互联网早期的几款浏览器里最方便实用的一款。
尽管当初Netcape浏览器迅速做大,可这一情况最初并没有被微软放在心上,直到浏览器和各种插件程序之间的交互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微软才猛然惊醒,意识到了浏览器的重要性。在快马加鞭之下,IE浏览器1.0应运而生。
在IE浏览器1.0版本公布之后,使用体验算不上特别优秀,但架不住微软官方直接将这款浏览器和Windows系统打包并且免费使用。依靠自己的“好爸爸”以及勉强能打的浏览器性能,IE浏览器在1995年推出之后,市场占比迅速提升。
这款Windows 95系统的默认浏览器,用3年时间成为占有率最高的浏览器,在2003年的时候,IE浏览器已经占据95%的市场。可以说,千禧年前后,是IE浏览器一枝独秀的时代,也是独属于它的辉煌。
能够拥有如此耀眼的成绩,和IE浏览器2001年推出的6.0版本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足以“青史留名”的版本,让IE浏览器将整个浏览器市场变成了自己的天下。
但似乎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滋生了微软在浏览器方面不思进取的情绪——6.0版本的IE浏览器于2001年推出之后,整整5年时间,微软一直趴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