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伯奇鸟乃为伯奇所化,本是“兮伯吉父”尹吉甫之长子,但被后母设计陷害,终被父亲逐出家门。此后伯奇行于荒野,死于饥寒,但一灵不昧,化作鸟形,终日悲歌,竟也间接救下差点被后母杀害的父亲,也因此跻身了朝廷祭礼“大傩”十二神兽的行列,正式成为了守护梦境的食梦伯奇。
这样看来,答案似乎就很明确了:大唐盛世,中日交流相当频繁,保不齐有些遣唐使对貘皮貘屏貘制寝具很有兴趣,便有样学样地搞起各种“貘枕(大致分两种,一种绘有貘的形象,另一种被做成了貘的样子)”,成功将这神奇的守护者请回日本。
只是在此过程中,学艺不精也好,文化误会也罢,这些遣唐使不知为何将伯奇鸟和似乎确实和睡眠很有关系的“貘”相混淆了,之后更是决定就把它们合二为一算了,于是作为日本妖怪(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是灵兽)的食梦貘便就此诞生了;而若干年后,Game Freak也正是受到了食梦貘的启发,这才决定在初代宝可梦中设计个可爱而又猥琐的催眠貘,在设定上赋予它预知和吞噬梦境的神奇技能,并将此设定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了这之后宝可梦系列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里的……吧?
或者更应该说不完全是这样的,毕竟从“食梦貘”到“催眠貘”的“演化”是无可争议的,只是要找到关于“食梦貘”的确切文字记载,我们恐怕得一直等到二十世纪初,等到小泉八云完成他著名的《骨董》和《怪谈》。正是在这里相对不那么恐怖的一个故事里,这个醉心于日本文化的爱尔兰人似乎也产生了某种美妙的幻觉,他在恍惚间请求来访的“食梦貘”吃掉他的噩梦,却被其告知他刚刚经历的噩梦实际上代表着某种超脱,应该算好事一桩。
于是就这样,似乎是带着爱尔兰人天性中的浪漫,小泉八云的解读里,“食梦貘”似乎少了几分“八百万天神”应有的庄严气质,多了些爱尔兰小妖精的亲民和洒脱,确实更有利于“食梦貘”形象的传播与推广,但和《和汉三才图会》与《将星录》这样更权威的日本典籍的记录完全不符——后者可是相当明确地记载了貘皮驱邪,甚至可以退散恶灵,但对梦境啥的可是只字未提。
但这又有啥意义呢?待到《怪谈》已成,大家不仅几乎一夜之间便把“食梦貘”接纳到了天神的行列里,还“添油加醋”地为其增添了诸如“纯洁山谷”之列的辅助设定,以不输给小泉八云的笔触描绘着“食梦貘”们趁夜色朦胧来人间播撒美梦的全过程,甚至逐渐将其完美融入到了主流文化的语境表达里,带着点小迷信地认为说出“(把这个梦)给貘吧”就不会再被同样的噩梦纠缠,并习惯性地用“貘还来不及吃掉我们的梦”来指代辗转反侧,今夜无眠。
而到了《精灵宝可梦》的故事里,催眠貘它……嗯,在《收复传说!?寻找水之守护神水君!!》中作为“工具貘”帮助小豪战胜了比较棘手的毒属性宝可梦;在《消失的宝可梦之谜》里作为种族战力天花板给大家留下了些印象,除外好像真就没戏份可言了……
不过不要紧!等到了26级,这个长鼻子的小可爱就会进化成引梦貘人!一个还是没啥戏份的黄皮秃头大叔,完美继承了催眠貘似有似无的猥琐表情,又充斥着大众对催眠师的刻板印象,让我不禁想起几个著名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催眠大师们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和自己的女病人发生些不清不楚的关系,还有关于“虚假记忆综合征”的荒诞戏码……
但是!但至少在设定上,你瞧,引梦貘人的技能很是强力,历代游戏催眠大法一招制敌,无往不利(理论上),要是能用这家伙在《宝可梦大集结》里完美控场,甚至大杀四方究竟该是何其华美的一番景象,想想看还真是叫人期待呢~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