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读者对昨天敖某人整的“狠活”略有耳闻。
本来,面对这样的热点事件,游戏媒体高低得整个一篇聊聊;不过为了防止事情传播太广、造成无法预计的结果,我们还是选择回避了这一事件。
不过在文章开头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并不会造成多少恶劣影响的灰色地带,况且小红车本来就已经经历了开发者多轮的管控和整顿。
敖某人为了一个商单牵强地把它暴晒在阳光下,还习惯性地摆出一副懂哥的嘴脸。事实上,他既没有抓到重点,也没有跟上热点,显得迟钝、愚蠢,令人发笑。
很多时候,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里两方面相辅相成,小红车如此,我们今天要聊的雌小鬼亦是如此。
“雌小鬼”是近年来在二次元突然爆发式流行的关键词。这是一个来自日语的舶来词,原文为“メスガキ”。“メス”意思是“雌”,代表了被描述者的性别;“ガキ”是“小鬼”,规定了被描述者的年龄。
它本来在日语语境中是对年少女性的一种带贬义的、侮辱性的称呼,而近年来ACG文化中习惯于将这一词语用作描述“(面对年长对象)总是以高傲、嚣张、轻视、调笑的态度的年少女性”。
在很多ACG作品(尤其是表作品)的衍生讨论中,很多人会把“雌小鬼”与常见的“萝莉傲娇”或是“小恶魔”混淆。简单来说,雌小鬼与这两个概念的最根本区别是她并不需要在故事发生之前或之后对主视角产生任何形式的好感。
一个典型的雌小鬼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因为家境、地位或者各种原因导致性格恶劣(普世意义上)的小女孩对主视角的平凡社会人出言不逊,通过言语和动作进行各种形式的戏弄,最终被忍无可忍的主视角按在身下“棍棒教育”,然后很快连连求饶。
在故事发生之前,典型的雌小鬼对主视角只有戏弄的兴趣没有恋爱的感情;在被“爆炒”之后,感受到的主要是失败的屈辱(或者表现为在欢愉中沉溺)——这与一般意义的“感情”是剥离的。
从大多数里作品(如今,大多数雌小鬼创作是里作品)中,你会发现这一概念通常是与“わからせ”(让你明白)的情节绑定在一起的。
可以说,果没有后续的“教育”,雌小鬼这一形象通常是不完整的——说实话,这样态度极其恶劣、仗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优势无底线地侵犯主视角尊严、影响日常生活的角色,如果不是最后结局总是被灌成奶油泡芙,我想大概是不会有人爱看的。
不过,雌小鬼这一概念的起源,可能确实要从不存在“教育”的表作品讲起。
有人认为,雌小鬼这一概念的完全成型要追溯到Konami的街机游戏系列《问答魔法学院》(QMA)。在2017年设置的《QMA-THE WORLD EVOLVE》框体中登场的グリム・アロエ被认为是雌小鬼的“鼻祖”;
グリム・アロエ
而メスガキ这一Tag被画师等二次创作者用于描述“嘴巴很毒辣但实际上在一些地方很弱的小女孩(至少形象是)”可能开始于在 《Fate/Grand Order》中登场的“不夜城的Assassin”(即武则天);
同时期,Konami在日本本土大受欢迎的街机游戏《炸弹人女孩》,其中有好几个符合这一刻板印象的角色,“雌小鬼”在各种作品中的出现频率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炸弹人女孩》
已经有了吃瘪的雏形
各类图源网站的数据为这种观点提供了支持。雌小鬼逐渐进入ACG参与者的视野大概就在2018年前后;如今,雌小鬼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受到二次元受众的广泛欢迎。
Pixiv上的メスガキ相关词条目前大约每天有50万点击量;而打开一些不可名状的本子APP,你会发现可能周推荐榜中雌小鬼总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在不久之前,为了迎合热点,B站虚拟主播之间兴起过一场“模仿雌小鬼说话”的风潮。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