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米拌饭
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日常精力大多都花在上下班通勤和处理工作各项事物方面,回到家后大脑基本处于待机的状态。虽然身心已经疲惫不堪,但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能只有到家后短暂的几个小时,也许是出于守住生活最后一片“净土”的想法,亦或是避免虚无主义的来袭?我在下班后大概率会选择在游戏世界寻找心灵的港湾,但预想的目标与实施后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最先感到不对劲的是难以聚焦的视线。当我不断地集中注意力企图将自己的视线集中在电脑屏幕时,总会在成功前的最后一刻功归一篑。不自觉地望向桌面手机的眼球令人痛苦不已,而时隔数天再次打开的游戏存档也令我感到些许陌生,随着视线从屏幕转移到紧握鼠标或者手柄的手时,竟然感到了一丝无力。这时白天所积累疲惫与此刻的力不从心同时爬上了心头,导致我完全丧失了想要继续游戏的想法......
身处在21世纪的我们,难免都会有些“难言之隐
最开始上述情况只会出现在异常忙碌后急需休息的日子,只要好好睡上一觉便可恢复如常。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今天与昨日相比也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在一个寻常的夜晚,当我回到家坐在电脑面前,却猛然地发觉不知从何开始便已丢弃了在工作日打开主机或者电脑来打游戏的想法。之后不论白天搭乘的地铁是否拥挤,不管白天的工作是否忙碌,我都提不起想要在游戏中探索的精神。期待已久的游戏是否发售,节假日促销的价格是否诱人,都已无法勾起我购买他们的欲望。或许《艾尔登法环》是一颗可以有效治疗该症状的蓝色小药片,但在此之前我又该如何对待我的“电子YW”呢?
先对症,再下药
刚开始尝试恢复的过程多少有点“有病乱投医”。这种自己多少都有点习惯的情况想要找到潜藏在心中的病根多少需要一点时间与运气,不过至少要先保证身体和精神状态的稳定。于是下班后的游戏时间变成了器械锻炼,同时在按时吃饭和各种维生素、锌片的加持下,身体机能逐渐复苏,精神状态越发饱满,就连挤地铁都比以往来的肆意而轻松,但这并没有改善我对电子游戏感到倦怠的现状。
如果趁此机会将花费在游戏上的时间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我开始行动几天后却发现这并不现实。游戏与我而言早就不是朋友之间沟通的桥梁,不是面对无聊时间的消遣。它现在更像是“用左手还是用右手来挤洗手液”的一种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是用来满足自我和谐的手段。而经年累月的游戏经历,让我可以从种类繁复的游戏库中精准的找到符合我当时状态的游戏,并以此来度过每一个“孤单”的时刻。既然如此,那么我又是为何对进行一场游戏感到抵触的呢?
大家都刷几遍了?
“我不是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