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哨兵”本属攻台部队 50年一遇寒冬最低零下40多度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继续向北进犯,发起“圣诞节攻势”。为了遏制敌军,同时实现战略反击,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长津湖地区打响,中美两国最精锐的部队在这里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决战。
激战所在地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是朝鲜北部水电站拦河大坝形成的人造湖泊,湖水最后流入鸭绿江。湖泊处于群山包围之中,东西两侧的山地海拔均超过1300米,山高林密,道路狭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冰雪覆盖的长津湖
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战后回忆,“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关于交战双方,都属于各自的王牌军队。我志愿军第九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原先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渡海登陆作战训练,是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九兵团的威名当时响彻全国,他们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中,战功显赫;在解放上海时,由于纪律严明,被国人传颂为“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年电影 《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讲述的这支军队。可以说,九兵团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是解放军的精锐之师。
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海报
与我军对战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陆战一师在美军当中一直被视作“尖刀部队”,战斗力、武器装备不仅在美军中排名第一,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师级作战单位。
电影《长津湖》步兵之王特辑截图
强强对决,恶劣天气又加剧了战斗激烈的程度。当时恰好碰上朝鲜半岛50年一遇的寒冬,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平均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7度,最低气温甚至降到零下40多度。什么概念?根据志愿军老兵回忆说,“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
仓促入朝的九兵团来不及换装,身着薄薄的棉衣,有的还穿着夏季胶底鞋,近乎“裸战”应敌,更不要提他们大都来自华东、华南一带的士兵,没有防冻经验。再加上敌人对我军补给线进行疯狂轰炸,衣物、粮食得不到供应,白天潜伏隐蔽、晚上行军的士兵们不得不在严重的饥寒之下备战冲锋。这场战役极大地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弱,缺乏在严寒地区作战几个土豆,竟成为战士们的奢望,但在那样的残酷条件下,团长也无法满足他们最后的愿望。此前《长津湖》曝出的一段采访特辑中,吴京、易烊千玺就谈到了一段关于“土豆”的故事。
相较于我军的物资短缺,美军的后勤保障堪称豪华,不仅每人一件大衣、一个鸭绒袋,还装备有棉帐篷、火炉,可以生火煮水,甚至还有火鸡、火腿、馅饼、苹果派等“感恩节大餐”。
双方装备对比(电影《长津湖》特辑截图)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