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鱿鱼游戏》中的游戏构筑和夜晚杀戮环节,现在网上已经有了很多解读,其中不乏有认为本剧全篇都在进行政治隐喻的文章,从每一场游戏里都能分析个头头是道的。我很推荐去知乎看看相关的回答,不管你会不会认可,也多少可以从一些相关资料里,增长些许对韩国现状的见闻。
不过,政治隐喻这一环节不是我这个政治负分选手能聊的,姑且略过。但作为玩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鱿鱼游戏》里的游戏,真的挺无聊的。除了第一场“一二三木头人”和完全不像小孩子游戏的拔河之外,剩下的游戏,都很难说是“游戏”。
就拿最后一战来说吧。本作在最开始就从一群孩童的打闹,揭示了“何谓鱿鱼游戏”,也基本上算是明示给各位观众,主角所参加的这场比赛的最后一战,肯定会是这个游戏。
作为和首呼应的尾,鱿鱼游戏这一个小孩子之间身体接触最激烈、最暴力的游戏,本应代表本作参赛者对抗的最高潮,也应是最呼应观众期待的最终游戏……但实际表现就是男主和童年好友站在场地中央小刀搏杀,以及在这中间加上各种慢镜头,和场边VIP观众时不时插进来的几句出戏评语。
在这一战中,你完全看不到智斗,也看不到任何反转,甚至游戏的规则都宛如自由搏击,只要能把对方打趴下就完事。两人站立的场地存在感低得还不如弹珠游戏里镜头都没给就献身保全丈夫生命的妻子。
我得说,“鱿鱼游戏”本身看起来确实有点意思,但这也是建立在玩家人数在3~8人的前提下。最后编剧就留了俩人在场上,这时候规则是不是鱿鱼游戏,还有人会在乎吗?原本可以设计得很有对抗性的最终环,就这样被浪费了。
又好比倒数第二战的“玻璃大桥”。也是个设计看起来不错,却让人看得昏昏欲睡的“游戏”。
这是一条有着十六个格子的长桥,每一个格子都面临着“真假强化玻璃”的二选一,选对了继续前进,选错了直接坠地殒命。
由于玩家会根据编号决定先后顺序,这个游戏的“谋略”实际上在玩家选完号码的一瞬间就结束了。
拿到16号的玩家约等于直接胜利,而前面的老哥就得挑战几万乃至十几万分之一的概率,面对后来者的推倒威胁,也只能以身体优势硬抗。整个游戏可以说毫无策略可言,唯一一个找到“游戏规律”的,也是靠类似作弊的手段肉眼分辨玻璃的老工人。
所以我当时看的时候就一直挺纳闷的,你们这些VIP,肯定也是交了不少入场费才能进来看比赛的吧?到底是什么动力,能让你们不远万里跑来这看一场这么无聊的真人秀,还能装模作样的开始点评?是这里的小哥眼睛比较漂亮吗?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分别是承担着白热化和高潮任务的倒数两场游戏。《鱿鱼游戏》没有在其中加入几乎任何游戏玩家应该具备的“思考”这一要素,几乎所有角色都只是被规则推着在走,和热闹的场面相比,在观感上其实是相当乏味的。
由于游戏本身的设计就很粗陋,“智斗”几乎完全不存在,也变相导致了本作智力系角色的崩坏。男主角的童年挚友,一直被男主成奇勋介绍时提到起“首尔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的智力担当,全片能和计策相关的举动,除了开局在木头人时识破了“视线扫描”之外,竟然就只有掰糖饼环节提前猜到小游戏这么一点。就这,还被他拿来坑了波队友。
话说这才到哪,你就这么急着把同伴坑死,这真的算“聪明”吗?
至于这个倒霉巴拉的巴基斯坦小哥,淳朴得怎么骗都行,编剧不会以为这一集能拿来塑造智力哥有多聪明吧……?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