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而为一:叱咤欧洲的勇猛子弟兵
如果说“纪律”是超长枪方阵首先带给世界的印象,那么“独木难支”,则是它在惊艳全世界后,没有顺势成为最主流方阵方案的原因。一旦阵型被冲破,笨重的超长枪几乎没有任何战斗能力,士兵们只能用随身佩戴的短剑进行白刃战,陷入大劣势当中。
这是一支缺乏练度的超长枪方阵很容易遭遇的状况,想要避免,唯有经年累月的训练。而在许多领主麾下士兵只有几十到上千人的漫长中世纪,将资源投入到成本不亚于长弓手的超长枪部队中,显然是一个风险挺高,回报却不明显的选择——多拉几支长戟兵和弓箭手,它不香吗?
但这不意味着超长枪后继无人。14世纪上半叶时,瑞士人民就在反抗奥地利公爵统治的独立斗争中,将长杆兵器和方阵作战发展成了一项民族特色。瑞士长枪兵和长弓手一样自小开始接受方阵训练,集团作战的教育思维,让他们随时可以融入兄弟的队伍当中。
全面战争中的超长枪部队
而相比久远的马其顿方阵,瑞士超长枪部队更加力求实用性。首先是剔除了会大幅提升体力消耗的盾牌,以主要承受箭矢的前几排士兵着盔甲代替。
其次,在发起进攻时,长矛兵往往会将长矛举得稍高于肩部,矛头微微向下,以得到极大的向下插刺的力量。而在防御时,头排士兵会降低重心,并将矛柄支在地上,左手前伸握住矛杆,矛头与胸高相平,与后排兄弟一同构筑出覆盖面更广的防御矩阵,以应对重装骑兵冲锋时的高冲击力。四至六排以后的士兵则将长矛直立于地,随时准备走向前去替补倒下士兵的位置。
勇猛无畏的超长枪方阵,不但令瑞士赢得了独立,也令瑞士士兵得以凭此组建雇佣兵团,在中欧各大战场上寻求荣誉和奖赏。甚至直到15世纪下半页,面对勃艮第公国完备的火枪和火炮部队,瑞士士兵依然能够果敢冲锋,搏取胜利。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