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的这一整套仪式也可以看出,由于furry爱好的特殊性,兽圈其实很明显就是一个极度封闭的亚文化小圈子。
统治世界?furries并没有这种野心。但今年,随着梗图、互联网迷因的光速传播,福瑞控、兽圈、兽迷……这些名词出圈的程度、频次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与此同时,我们也留意到电影、游戏等大众娱乐作品,对这一群体的“照顾”似乎也正在迅速增加。 Furry从暗里着迷到登堂入室,仿佛一切都在兽圈的意料之外。
出圈的兽圈
按照以往的经验,亚文化的出圈总是离不开负面信息。 在欧美国家,furries一词其实早就在圈外呆着了,但这个名词常常会因为与嬉皮挂钩给人不好的印象。
相比之下,兽圈在国内的出圈算得上温和。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疯狂动物城》热播之时曾在国内引发过一次大规模的二次创作,这一轮二创热潮便形成了兽圈在国内的第一次出圈。
画师msitubeatz的《疯狂动物城》二次创作
而今年这次更大范围的出圈,则大致遵循着这个国度亚文化出圈的Z世代普遍逻辑: 一起偶发负面事件→添油加醋的二次传播→集体玩梗。导火线很可能是一名画师在微博上的公开吐槽。大致起因是他接下了一系列绘图单,需求是大尺度的兽人图,由于对方给的实在太多了,他只好一边骂着变态一边画完。
这样的事件一经传播,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便很轻易地将furry与奇怪的XP画上了等号。紧接着,类似“小心兽人控”、“furry控是吧”、“小心福瑞控”这样多少有些揶揄性质的梗就传遍了整个中文互联网。
到现在,只要带点毛的生物都被叫成了furry,furry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变态化。当一个“新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对号入座、跟风玩梗的人便络绎不绝,误解与偏见随之而来。
结局我们也熟悉,兽圈这个群体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事件而扩大,自以为是“福瑞控”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相关作品的频率势必也将提高。
实在很难定性这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但对于刚刚了解furry这个词的人来说,只要知道一件事情就够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找到自己现实的出口,有人选择了书籍电影,有人选择了游戏动漫,有人选择了furry,仅此而已。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