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最严重的时间段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漫画白银时代,那是美国主流漫画界取得巨大艺术进步和商业成功的一段时期,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反常规且浮夸,或者说编剧创作时的状态就和刚哈完了草一样。
比如你肯定见过这个在互联网上流传了很久,带着浓浓网络电子包浆的“打耳光”梗图,这张图的来源是1965年的DC漫画《世界最佳拍档》(World's Finest Comics)的第153话,这一话其实是属于DC的“Imaginary Story”(幻想故事),相当于漫威的“What If”系列,并不是漫画正史。
里面的蝙蝠侠误会了超人是自己的杀父仇人,罗宾也是在劝他更理智一点的时候,被他扇了一巴掌,献出了珍贵的表情包素材。
对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蝙蝠侠用洗脑机器抹去了罗宾的所有记忆,还把他送回了孤儿院。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整个互联网都记住了它
还是差不多同一时间,电视上播放了一部名为《蝙蝠侠》的电视剧,也就是现在大家口中的《蝙蝠侠1966》。
它算是当时很少见的英雄恶搞喜剧,走的是白银时代低俗恶搞的路线,连蝙蝠侠的扮演者是当时最热门的偶像亚当·韦斯特靠颜值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这一版的蝙蝠侠穿着蹩脚廉价的紧身衣,表演也相当浮夸且做作,像是坐着直升机打击抢劫游轮的罪犯,蝙蝠侠却在登机时被鲨鱼咬住了脚,反派的智商也大多不在线,总能想出“我们去绑架韦恩来威胁蝙蝠侠”这样的歪点子。
而且明明是“蝙蝠侠”,这一版的老爷出场却大多都是白天。
这一版欢脱的风格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要是在《蝙蝠侠1966》里,蝙蝠侠不但会“口”,而且被“口”的那个应该是罗宾。
不过这个风格的《蝙蝠侠》意外地很受欢迎,不但拍了3季120集,拯救了当时濒临倒闭的DC漫画,成为了许多美国老爹记忆中的蝙蝠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完结后回归正经的蝙蝠侠漫画人气,在2016年还推出了致敬动画《蝙蝠侠:披风斗士归来》。
怎么样,DC漫画的白银时代...很奇妙吧。
诚然,关于蝙蝠侠能不能给人“口”这个问题,最终解释权在DC漫画那里,但随着现在观众可选项的越来越多,要看什么超级英雄,选择权是牢牢掌握在观众手中的。所以现在只是讲一个简单的英雄起源故事,或看英雄与一群坏蛋战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近几年“反英雄”元素的流行,也证明了如今的创作者必须在超级英雄这一类型上整点新的“花活”,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我倒觉得DC漫画禁止英雄做出一些“反英雄”的行为,并将这种人设和玩具销量捆绑讨论,有一些矫枉过正的味道了。
毕竟精明如玩具商,他们早就已经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最佳答案”。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