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赛车,不是竞速,而是“好好开车”
当然,我必须得告诉你的一件事是,《旋转轮胎》——或者说系列最新作《雪地奔驰》并不是一款对新人足够友好的游戏,甚至于其教程就会令人相当抓狂。在游戏的开场环节中,你首先需要开着一辆性能仅仅是消费级的CK1500穿越满是泥泞的黑河路,在牵引绳的带领下抵达哨塔;
其次需要在粗糙的GPS导航指引下完成桥梁重建。桥梁重建还需要两样物资,倘若你在这里没有功夫练习使用拖车,就需要在不完备的地图引导中跑上两趟;
而在桥梁完成之后,你还需要在一片陌生的场景中抵达你的车库以完成本次教学。你的车有可能驶入通往哨塔的泥泞道然后彻底抛锚,需要返回到遥远的记录点重新出发。
光是在这个简短的教学步骤里,你就有许多次感受到迷路、抛锚的可能,且本作一系列追求拟真操控的思路引导里,你开的车时速往往达不到100km/h,甚至可能比这慢得多,而当你撞上障碍物时,不单单是车壳会被明显撞瘪,连带着内里的部件都可能受到明显影响。如果你足够鲁莽的话,甚至可以撞坏悬挂系统,甚至直接把车开到爆胎。
所以仅就初心者的第一印象来说,《雪地奔驰》的劝退属性非常强。就像Steam很多差评一样,这款游戏在初见时带给他们的是相当糟糕的体验。毕竟没有谁会真的喜欢玩一款轮胎动不动就卡住的游戏。
也和现实中一样,发动机泡水将会迅速损毁,导致车辆彻底抛锚
但我必须得说,这个教学关卡,在拥有退款机制的平台里,确实就是制作者和玩家互相选择的一环。在我看来,《雪地奔驰》似乎就是想用这种有别于其他车类游戏的别扭驾驶体验,来告诉你他们制作这款游戏时想追求的东西:开车本身是需要一点儿认真的。
而如果你足够喜欢车,尤其是大卡车和越野车的话,必然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本作和其他以车位核心的游戏的显著差异。开车前必须拉开手刹,自动挡和手动挡之间的切换,全轮驱动和后轮驱动之间的切换,都需要手动进行选择,没有那个“简易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雪地奔驰》提供了车辆各部件运作时会发出的相当细节的音效,例如后胎于泥浆中咆哮时,你猛力压下油门,甚至能听见变速箱隐约的齿轮磨合声。这些音效会实时反馈给你的每一个操作,赋予了相当丰富的实操感。
同样地,在车辆处于不同负重时,你也能够在弯道和泥泞道路上鲜明感觉到车辆的重量变化和重量分布给驾驶体验带来的影响。在这时,你能够从“笨重”、“难开”这些字眼里咀嚼到的,是《雪地奔驰》一直想还原的那份真实感。毕竟在你手里的,可是现实世界里需要拿到B1级驾照才有资格驾驶的大车。
除了在初上手时会让人很有些不适应的“拟真”外,《雪地奔驰》还是相当少数地会把“油耗”放在醒目标签中的游戏。
简单来说,所有车都会有一个油箱,你必须去到加油站才能进行补充。不同车辆的油耗比不尽相同,油耗速度还会根据你所驾驶的车辆和驾驶模式随时浮动。比如说全轮驱动模式可以令车辆越野攀爬能力更强,但相对于后轮驱动模式,油耗几乎是翻倍的。同样显而易见的,重型卡车的油耗会比公路卡车要高得多。
在游戏进程中,“油箱”又约等于是一辆卡车的生命线。当油箱被撞击损毁,或者油箱见底时,车就会在野外抛锚,如果不亲自开着另一辆卡车将其拖回,就得支付很大一笔金额才能让其回到车库。而如果你遇到极端场景时,拖车套娃也是常有的事了。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