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景天跳舞的这个3D角色不是秋蒂吗?”
“Mio太厉害了,还能跳《We Rock》!这是什么神仙联动呀!”
4月2日,在爱奇艺的二次元互动社区叭嗒APP里,虚拟偶像Mio等与《青春有你3》选手一起跳《we rock》的舞蹈视频混剪吸引了不少粉丝。
实际上,这些虚拟偶像的舞蹈动作,都是通过上传真人视频,在叭嗒APP当日上线的小工具“V豆”制作出来的。“V豆”是一款基于新型AI视频动捕技术的视频工具,可以将动作视频中的真人替换为虚拟3D形象,一键生成的简单模式让任何用户都可以轻松操作。
对叭嗒APP里的年轻用户而言,V豆显然会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一种独特新方式。而对目前国内虚拟偶像的运营来说,V豆的出现有着更重要意义,它有可能弥补本土虚拟偶像运营一直以来缺失的重要环节——UGC内容创作。
中国虚拟偶像“百家争鸣”
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不仅喜爱动漫、游戏、时尚、旅游、追星,也对虚拟偶像这种逐渐融合进潮流文化中的新生事物有着十足的兴趣。这不仅赋予了虚拟偶像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想象力,也促使虚拟偶像背后的运营者努力将这种数字化产物和文化、科技、商业完美结合,使其既能满足不同文化圈层用户的喜好,又具备大众化的可能性。
去年,爱奇艺制作了虚拟偶像选秀节目《跨次元新星》。这档集结了文娱行业几十名虚拟偶像的节目,也第一次向大众全面展现了本土虚拟偶像的几个特点。
1.本土虚拟偶像的人设类型丰富,涵盖了二次元萌妹子、国风帅小伙、科技感十足的炫酷女孩……这些拥有不同特点的虚拟偶像,是中国互联网娱乐内容多元化的需求体现。
2.技术进步让虚拟偶像的表现更具真实感,从AI智能建模到更趋真实的动作捕捉,虚拟偶像的表演相较于两三年前有了质的进步。
3.本土虚拟偶像的IP来源呈现出多样性。除了原创虚拟偶像,脱胎自动漫作品中的人气角色、游戏角色、商业品牌拟人形象,甚至还有真人演员的动漫形象,都可以转生为虚拟偶像活跃在线上、线下。
4.虚拟偶像运营公司涉及文娱产业链上下各类型,如动漫公司、艺人经纪公司、科技公司等等。
从类型多元化到IP来源的丰富程度,从技术的大幅度进步到多形态公司入场,本土虚拟偶像表现出来的诸多特点其实是基于其受众,即当代年轻人的多元化喜好而为之。当二次元文化在中国逐渐和多种文化融合时,虚拟偶像这种原本脱胎于二次元文化的产物,正在慢慢深入到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中去。
不过,在娱乐形态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虚拟偶像要从“圈地自萌”去影响更广泛的年轻群体,最终依靠的还是要靠和粉丝产生“共情”,才有出圈的可能。
UGC创作,粉丝和虚拟偶像之间的桥梁
在虚拟偶像的诞生地日本,粉丝和虚拟偶像之间的重要连接点,是粉丝自发为虚拟偶像创作的大量UGC内容。
这种以兴趣为基础进行的内容创作,其实是粉丝和虚拟偶像之间直接连通的桥梁。同时,粉丝的社群效应可以放大UGC内容创作的影响,激发更多的情感能量与共鸣,促使其他粉丝同样进行UGC内容创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只有高频的内容更新才能留住用户。如果依赖纯PPC内容,不仅虚拟偶像的“养成”成本高,对于大多数团队来说,产能上很难做到高频,而UGC内容恰能弥补这一点。可以说UGC是虚拟偶像实现长尾运营的必需内容形态。
但是,在中国市场,围绕虚拟偶像的UGC内容实现却受阻。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就是知名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在日本和中国的两种境遇。
在日本文娱市场,依靠大量有一定音乐素养的P主为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初音未来被赋予多样性的个性和灵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虚拟歌手。进入中国市场后,却因为能够产出优质音乐作品的P主数量远远不足,初音未来在中国的运营始终“水土不服”。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