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央视财经频道近日就采访调查了相关专家,指出“新基民”爱跟风,但投资还需有自己的判断。尤其不要一味去相信某个大V的话。
目前,B站对理财区管理的相关动作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对于理财区的治理规范,B站方面也暂无回应。
而“XX强少”等UP主的常规内容在B站仍正常更新,前述关联公众号的相关营销广告依然存在。
小白踩坑,屡见不鲜
实际上,视频网站UP主的疯狂推荐,也与新一代基民的狂热理财需求分不开。
近期一个热搜话题是基金投资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工具,以前年轻人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增加了基金。
这些基金消费者,会通过参考基金经理的信息来选择基金,也会通过朋友推荐,短视频UP主或者理财大V的推荐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不过,从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来看,解读和推荐者鱼龙混杂,有人吐槽阿猫阿狗都出来讲基金和理财了。
此外,还有很多视频打着教人理财的旗号,目的是忽悠消费者参加商业培训敛财。
比如一则“如果给你500万元,你打算怎么花”的投资理财广告里,就展示了一套“诱人”的理财方法:“用100万首付买入一套市值300万的房子,再把房子抵押,贷款600万,这样就有1000万。其中500万投资指数基金,稳定生钱;300万投资可转债,争取高收益;200万买货币基金作为流动资产。如果按照收益率10%来算的话,5年时间就能还清银行贷款。”
这个广告文案被指漏洞百出。实际上,300万元市值的房子无法贷到600万元,每年大类资产配置要达到10%的收益率也绝非易事,更何况根据有关规定,贷款资金严禁进入股市。
这则广告最终导向低价体验课程,消费者体验之后会被诱导高价购买正式课程。而这些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有的甚至被拉入炒股、炒期货的坑。
一位消费者就告诉新浪科技,教理财的短视频内容鱼龙混杂,平台监管也不是很严格,“实际全国有资质做投资咨询的也只有64家机构,其他的都是一些个人。我发现还有一些教育机构混入其中推荐理财培训的课程。”
另一位消费者也表示,相比较大V们的推荐,自己更愿意相信身边人的推荐,“因为我觉得大V、UP主的推荐或解读都是收了钱的”。他还表示,即使很谨慎,但也曾在网红基金上踩过坑,比如诺安成长混合。
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是2020年当仁不让的第一网红基金。蔡嵩松因为比较极致的投资风格收获了很多粉丝,诺安基金也数次因为大涨大亏登上过热搜。
不少新手基民对诺安基金又爱又恨,可谓诱惑大,风险更高。
昨日,同样频登热搜榜的张坤也紧急调低了旗下管理基金的大额申购额度,以此应对超高的外界关注。
基金大V,要“持证”吗?
新浪科技在B站理财频道搜索发现,理财区共有9.5万视频,不过推荐区的精选视频只有123个,其中2021年的精选视频不到20条,2020年的显示85条,2019年的显示16条,2018年仅保留了两条,2017年的精选视频保留一条。
从呈现来看,B站对于理财区似乎做了一定程度的整理。有网友认为,B站后续可能会推出一些举措,比如需要有从业证书才能讲解财经知识等。在基金理财中,基金经理的专业性很重要。
总的来看,虽然不是明面上整顿,但随着基金热和央视的关注,平台对于理财相关内容的审核和推荐接下来必然会收紧。
此外,B站已加入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大潮中。据报道,B站已以保密形式入表,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请,初步计划在2021年3月招股,筹资金额由20亿美元(约156亿元)增加至25亿-30亿美元(约195亿-234亿元人民币)。
目前正处在关键期的B站,更需要严苛管理基金、理财等风险类内容,以确保其平台内容正向引导和影响用户。投资有风险,视频网站作为平台方,在投资理财知识内容传播中,有着重要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同时,从投资角度看,投资有风险。有专家就提醒消费警惕基金火爆,爆款基金频发的时候,往往也是股市的阶段性高点,市场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投资者应该坚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同时关注基金可能带来的回撤风险,以争取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
灵涛基金董事长王建在采访中也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做好稳健型和激进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做好长期投资打算,短期之内不择时,不能用散户炒股的心态去买基金;选好未来长期看好的行业赛道,分多个行业买入,切勿重仓到一个行业。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