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其中存在的封建迷信糟粕,这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的许多萨满文化遗存,即是古人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事实上,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东北大鼓、满族说部在内的相当一部分项目,都涉及到了萨满文化。而在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新疆等省份和自治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同样存在大量与萨满文化有关的项目。它们不仅能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能对地方旅游、文创作品的开发提供大量的艺术素材。
所以近些年来,许多民俗文化学者也都在强烈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视起来。
存在于ACG作品里的萨满文化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ACG作品,往往都是他们去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窗口。而大量不同文化元素的引入,也会反过来大大丰富这些ACG作品,为观众、玩家带来截然不同的内容体验。在MMORPG《魔兽世界》中,“萨满祭司”这个职业就被设定为能与大地、火焰、风暴、水流四种元素以及氏族的先祖沟通,负责指引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在战斗方式上,萨满祭司会利用不同的图腾来控制元素之力,不仅能够帮助玩家恢复更多的生命、造成更高的伤害,也能强化群体控制效果。此外在早期的游戏版本和怀旧服里,只有兽人、牛头人、巨魔三个种族才能够选择萨满祭司,是一种部落专属职业,与联盟阵营的圣骑士形成对立关系。
这一系列的游戏设定,其实都源于真实存在的萨满文化——万物皆有灵,拥有各种各样的图腾文化,多被游牧民族所信仰,在历史上曾与基督信仰形成了长期的对立关系。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动漫作品里特别常见的“神道文化”,其实也与萨满文化一样,同是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一种巫觋宗教:从山川大海,到神祇英雄,只要是令人敬畏及崇拜的事物均能被视为神,数量之多甚至可以用“八百万神”来形容。
在宫崎骏导演的许多动画电影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神道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无论是《龙猫》中小梅和小月发现了古宅精灵“煤煤虫”,还是《千与千寻》里各方神明前来泡澡休憩的澡堂“油屋”,亦或是《幽灵公主》中有着人面鹿身、鸟足兽尾形象,到了晚上会化身为荧光巨人的山兽神,其实都是宫崎骏从日本神道文化里获得的创作灵感。
近些年在中国,萨满文化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出现,也开始成为了ACG作品的内容创作亮点。
例如2018年由腾讯游戏发行的《尼山萨满》,就是一款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文化故事,以及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题材,从而制作的一款注重叙事的节奏类游戏。
另外在人气国产动漫作品《一人之下》的“罗天大醮”事件里,来自东北的邓有福、邓有财所使用的“请神”技能,即是深受萨满文化影响的出马仙。虽然说邓有福召唤蛇类精灵“坤生大爷”的方式看起来略微有些鬼畜,感觉自带了喜剧效果,但由于它确实是从真实存在的东北萨满文化中提取出来,所以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了这部作品中国元素的体现。
当然,相比起海外发达的文创市场,中国原创ACG作品对包括本土萨满文化在内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深度,依然存在很大的发掘空间。这是由于当前社会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不够,从而导致许多普通民众和创作者,根本不知道这些民间文化的发展来源,更别提与之有关的文化保护工作了。
显而易见,利用ACG作品与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结合,其实是一段注定艰辛的文化挖掘过程,需要创作者投入大量的经历进行学习和考证。但即便如此,从文创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仍然是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场试炼。
在内容创作和市场营销层面,这类民间文化元素的加入,势必能够让整部作品的气质变得更加中国化,并以此与海外优秀的ACG作品形成差异;而在社会文化发展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ACG作品进行深度结合,本身也是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跟上时代变化脚步的重要手段。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中国的年轻人提及萨满文化时,他们脑内闪过的第一句话,可能就不再是《魔兽世界》里的“愿大地母亲在护佑着你”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接地气、且有一种浓浓二手玫瑰味的“有三皇我这神帮兵,七里要搬八里兵”,想想还是有些小带感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