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那些描绘未来的科幻作品中,来自全宇宙各个角落的外星人,通常都会在科技或者与大自然沟通等方面,拥有远超人类的能力。由人类制造出来的生化人、机器人,几乎都会特别羡慕和憧憬人类身上有关“爱”的那部分精神正能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人”。
正是由于种族固有印象的存在,所以许多二次元作品也特别喜欢其运用到内容创作上。
近些年日本轻小说和动画界特别钟爱的“异世界转生”题材,可谓就是将种族特性发挥到极致的内容创作类型。在《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中,主人公穿越过后成为的史莱姆,就是一种在日式奇幻类游戏里特别常见、身体结构非常柔软Q弹、几乎没有太高战斗力的生物,这样的种族设定与其“主角”身份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制造出了大量的戏剧冲突。
当然,一些预算较为充足的ACG作品,也会从世界观的始端来进行种族的设定。
2012年在PS2平台上发售的RPG《最终幻想12》,就引入了多种族的元素。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居住在森林、拥有修长身体和兔耳的艾维拉族,擅长各种机械工程学的莫古力族,由爬虫类进化而来、拥有出色嗅觉和听觉的邦加族,由猪进化而来、特别擅长体术的席克族。这些丰富的种族设定,往往也与游戏登场角色的职业、性格和故事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动漫产业商业化进程相对滞后的中国,同样也有利用种族来进行角色区分的案例。从《天书奇谭》到《葫芦兄弟》,再到《狐妖小红娘》《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些动画作品,都在巧妙利用中国民间鬼神文化中不同种族的特点,甚至还会使用方言元素所带来的人群印象,完成二次元人物形象的快速区分和塑造。
外在形象的特点,终究还是为了塑造角色服务
在目前绝大多数的二次元作品中,颜色+种族的双重组合,基本上都为观众快速了解人物设定降低了门槛。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让人快速区分角色的元素运用,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塑造角色而服务。
例如改编自手冢治虫同名漫画,由MAPPA和手冢Production共同制作,于2019年1月开始播出的动画《多罗罗》,男主角百鬼丸浑身义肢的设定令人印象深刻,也很好地将这位少年与其他登场角色区分开来。但对于广大的动画观众而言,这位少年为了夺回被十二魔神拿走的身体各个部位而展开的冒险故事,以及人物身上发生的细微成长变化,才是让他们追下去的唯一动力。
至于说将故事聚焦于学生会日常的《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5位主要角色发色、发型特征的不同,只是让观众区分角色的第一步。
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许多动画观众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不同角色之间人设的巨大差异,进而成为他们“转粉”的契机:谁能想到,看起来各方面都异常优秀的学生会长白银御行,家境却十分贫穷;作为大财团千斤的副会长四宫辉夜,却完全不懂恋爱是什么;至于说看起来特别阴沉的学生会会计石上优,居然还曾做出过令不少弹幕纷纷打出“真男人”的感动故事……
所以说,二次元角色外在形象的种种特点,终究还是为塑造角色而提供服务。而人物个性以及TA所经历的故事,才是让受众们将这些二次元角色区分开来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