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为给纸片人争口气 粉丝们疯起来甚至连作者都"打"

2020-06-11 09:10    浏览量:加载中...

求同存异,理性发声

  导致作品粉丝内部战争、粉丝对改编动画及商业运营产生抗拒的根本原因,大概与不同立场的作品解读,以及兴趣圈子讨论环境的变化有关。

  过去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原作者是解释作品意义的权威。然而,近代不少学者,对作者的“垄断解读”提出了不同意见。

  近代学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有言“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在他看来,读者值得拥有自己的解读权。文学家川端康成认为“只要作者一搁下笔,作品就以自身的生命力走到读者中间去。作品如何起作用,任由邂逅的读者去检验”,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指出“文本诞生后,作者就死去了,不再有解释权了”。

  正好比做语文阅读理解题时,“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作者想表达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等问题能获得不同答案(虽然作者很有可能只是随手一写)。如今,阅读小说、漫画的读者和观看动画的观众不仅可以解释角色、分析剧情,还可以脱离作者的呈现,以自我意志进行二次创作,赋予纸片人更加丰富圆满的人格,为角色投入“真情实感”。

  网络的发展,则成为了促进创作者与受众双向交流的“最强助力”。

  当漫画从杂志连载转向网络漫画平台,动画播出从电视转向网络视频平台之后,受众表达自我态度显得更为便捷——不同年龄层、消费理念各异的读者和观众聚集到一起,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

  随着作品传播范围扩大,适应于动画、真人剧等改编形式特点,以及受众偏好做出适当的内容取舍,是一条必经之路。因此原作、改编作品和粉丝解读存在偏差,“众口难调”就并不奇怪了。

  面对这种情况,原作者看在眼里,自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米二在赶稿之余发布的长文,并非“站队”和“声援”,温和克制的文字中,也道出了创作者的感慨与无奈。

  实际上,创作者、幕后运营团队以及粉丝都乐于看到不同形式的呈现与解读,以及精彩观点的碰撞。但在讨论中倘若不能掌握“碰撞”的度,而是通过攻击来寻求认同感,往往只能“气死对方”而不是“说服对方”。虽然故意引战甚至上升至辱骂、人身攻击、网络暴力、人肉、举报层面的只限于个别粉丝,但“混圈”的粉丝都明白,每一个兴趣圈子中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往往正是最极端的一小部分人。长此以往,得到将是创作者与粉丝“皆输”的局面。

  当然,不论是原创作品还是改编作品,赞扬和批评的声音都缺一不可。正如《一人之下》作品中融入的道家思想那样,阴阳此消彼长,观念的异同的也需要合理平衡。粉丝正常讨论、追求“求同存异”,或是官方通过作品及运营引导“趋同化异”,才是兴趣圈子最为理想化的状态。

  不过对于创作者、幕后团队及粉丝而言,在“人人皆可发声、自由解读”的互联网时代,想要找到“如何做才能共同维护良好的讨论氛围”的确切解决方案,各方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共3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0
您已顶!来,表个态~
×

相关评论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金牌专栏

小编游话说 游戏八挂圈 游知有味 精华盘点

48小时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关于游侠 | 广告合作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投诉建议 | 我要投稿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CopyRight © 1999-2023 ALi213.Net All Right Reserved 游侠网 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3007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