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日记》漫画的创作时期,正是两姐妹父亲患癌的时期,而《馒头日记》的走红也与父亲的病直接相关。
在父亲患病之前,动画专业的两人就已经开始创作《馒头日记》了,只是作品在网上一直不温不火。
得知父亲患病后,她们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靠画好《馒头日记》,赚到给父亲治病的钱。
于是,姐妹俩过上了白天轮流到医院照顾父亲,晚上轮流回家画画的艰苦生活。
而面对生活巨变,她们身上表现出的坚强和乐观的精神,又直接反映到了其笔下人物馒头的身上。
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挫折,馒头都没有轻言放弃。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可以说,小小的馒头就是三次元的两姐妹在二次元世界的化身。
知道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馒头日记》里很多近似bug的点。
作者画《馒头日记》本来就不是为了将现实一板一眼地再现,
而是借助这个虚拟世界的虚拟人物寄托自己的生活态度,并且让读者通过漫画也能受到鼓舞。
《馒头日记》的故事很纯粹,同时也很丰富。
作品最戳我的点是它对人们渴望的“存在感”的讨论。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作“刷存在感”。
在我看来,这个说法的大规模出现,恰恰反映了很多人对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存在感的焦虑。
没有存在感,就好比你每天刷屏发朋友圈,也没有人来给你点赞。
孤独,寂寞,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