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浓重的作者印记
关于制作人 Sean(Sean Han Tani 韓谷)其人,我所知不多;但要说他的作品,即使放在二十公里外我都能认得出。Sean 与好友 Marina(Marina Kittaka,旧名 Joni Kittaka)由初代《镇痛》,到《恒远之海》,间插一个免费售卖的 side project《我们亚洲的全部》,还有一些试验性小作品,再到现在——二人组的作品尽管形态各异、风格多变、质量参次,也始终融贯着某些一直未变的作者印记:怀古的、清丽的、诡异的、写实的、meta gaming 的、幽默的、世俗的、政治寓言性的……特征浓重、容易辨析,却又难以确切描述。我甚至说不清上面这些形容词后面该接的是什么名词才算是概括得当。
这里我就不详细开谈这三部了
现在《归于尘土》终于来了。自本作首次露面开始计起,我观望着、守候着,前后也足足已有一年。前作《镇痛》一直是我心水挚爱,别致的关卡、奇特的机制,还有那有趣的 meta 把戏(参考附录1),浑身散发着一种“只应是天赐、不可由人为”的魅力。后来《恒远之海》的平庸与《我们亚洲的全部》的糟糕更是让我坚信《镇痛》的美丽是不可能重现的。因此,得知 Sean 启动了“镇痛系列续作”项目时,在我心里,忧虑是远远大于兴奋的。无缘无故地以“镇痛”命名标题、Lo-Fi 3D 图像风格、3D 与 2D 关卡糅合的玩法、是剧情驱动型而不是探索驱动型的主线故事……种种消息在我看来都像是噱头,不是什么好信号。
时光流逝……现在我已经通关《归于尘土》了。问我本作怎么样?
这么说吧,我真没料到《归于尘土》竟然会如此优秀,如此有趣、有范!期待中“镇痛系列新作”应该有的亮点,它全部都有了,而且过之而无不及。整体上它有没有超越一代?我不好说。现在的我正被它搞得兴奋过度,满脑子都是“Return to Dust 天下第一”……即使是一直奉为挚爱的那个《镇痛》,我恐怕也腾不出理智去评论他俩孰优孰劣了呐!
眼前:逍遥自在的旅程
《镇痛》把故事讲得“云里雾里”,近乎意识流;《归于尘土》倒耐心细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脉络清晰、剧情明确的故事:
由“卵”中诞生的女孩 Nova 临受“造物主” The Center 的任命,成为“纳米清洁工”,在这个名为 New Theland 的世界上展开旅程、消灭寄生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邪恶物质“Dust”,帮助世人。随着 Nova 的旅程慢慢展开,她将见识人间百态、面对各式各样问题:她会经历由女儿到母亲的角色转变;至亲与及恩人的存亡与自身存亡发生冲突不可兼得之际,她将必须学会承受厌恨与悔恨;当遭受到陌生人的袭击,被伤害之后,她就会知道帮助他人之前应该先学会保护自己;她还可能会机缘巧合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交上好朋友……这一幕幕,感觉就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情景,感觉就好像小女孩 Nova 就是我自己或者我身边的某位好友。
《归于尘土》的故事很优秀。
它给你的感觉,就像那是现实生活中你我都在经历的各种相关或无关的一连串小事,有些你会不记得,有些你会记心里一辈子,有些人你会对他们恨之入骨,有些人你会放在心里偷偷爱慕很久。《归于尘土》还原了这些源于生活的写实美。其实,这种叙事基调曾经也是《镇痛》的精神内核。
我可能说得有些抽象了。
让我作个类比吧,如果是为了投入《血源诅咒(Bloodborne)》的故事,你会需要对克苏鲁神话世界有所了解;如果是为了投入《弹丸论破(Danganronpa)》的故事,你就需要对日本秋叶原御宅文化有所了解;那么,如果是为了投入《归于尘土》的故事,你就可能需要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现代社会(主要是西方社会)当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有所了解了。……这个类比听上去有点儿蠢。或许,我不如干脆就把《归于尘土》比作《看火人(Firewatch)》的同类,那样说可能更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