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名称还叫做及时漫画(Timely Comics)的时代开始,漫威始终都是将“创作出青少年喜爱的漫画”作为了内容创作的根本。尽管漫威创造出来的许多超级英雄多少都有些跟风和抄袭嫌疑,但这些作品能够受市场认可,都与其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变化有关。
以1941年正式推向市场,讲述史蒂夫·罗杰斯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漫画《美国队长》为例。这部漫画最主要的读者,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奋战在前线的美国大兵,因为这种读物既便宜又方便携带。正是战争带来的巨大需求,让美国漫画产业在二战期间的年销售额,从原本的1500万美元,迅速扩大到了3000万美元以上,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队长之所以能在1963年以冰封的形式重新回归到《复仇者联盟》系列漫画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位超级英雄曾经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他在漫画中所展现出来对1940年代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二十年后自己国家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困惑,显然都极具现实意义。
总体说来,漫威推出的这一系列的超级英雄,其实都是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根据美国社会大环境所创造出来的产物。时至今日,这种能够反应社会现实的理念,仍然是漫威在漫画创作过程中所注重的核心。
2011年,非裔拉丁混血少年迈尔斯·莫拉莱斯,在彼得·帕克死亡后,成为了第二代蜘蛛侠;2013年,出生于穆斯林家庭的巴基斯坦裔女孩卡玛拉·克汗,成为了新一代的惊奇女士;2014年,索尔的前女友、身患乳腺癌的简·福斯特,成为了新一代的雷神;2016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15岁天才非裔少女莉莉·威廉姆斯,成为了第二代钢铁侠……
虽然这些在内容创作上的改变,会被不少漫威粉丝称为“政治正确”,但正是因为在漫画内容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调整,漫威新推出的漫画作品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与活力,为超级英雄电影作品的持续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IP支持。
漫威的下一个十年,将会面临怎样的问题?
从目前漫威方面公布的信息来看,漫威电影宇宙第四阶段似乎将会进行超级英雄电影内容细分化的尝试。比如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奇异博士2》,就将成为漫威电影宇宙首部恐怖向影片;而邀请包括梁朝伟在内的数位华人出演,定档于2021年农历大年初一的《上气》,显然更是一部针对华人而拍摄的电影。
这种专注于细分市场的超级英雄发展趋势,早在2018年上映的《黑豹》中就已经体现了出来。这部由大量非裔演员出演的电影,因为其内容展现出来的强烈“身份认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不少非裔观众的追捧。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漫威极其背后的迪士尼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毕竟超级英雄电影复杂的世界观、人物关系、故事体系,其实很难做到打动所有的观众。尤其是先后经历过4部集结了众多超级英雄的《复仇者联盟》电影之后,市场逐渐显现审美疲劳以及不断高企的制作成本,已经让漫威电影宇宙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商业隐患,与其投入更多的资源创作所谓的“大制作”,还不如像漫画创作那样,集中精力将市场进一步细分。
于是漫威电影预售第四阶段,就呈现出了电影和限定剧相互交错推进的谨慎局面:在不断推出新电影的同时,为之前登场的人气超级英雄角色做个人限定剧。
虽然漫威的商业算盘打得响,但是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内容开发,投入产出比是否最终能够令人满意,仍然值得商榷。这些细分内容是否能够支撑整个漫威电影宇宙持续推进,也尚待观察。
此外ACGx也注意到,由于漫威旗下所有的漫画作品,都是基于美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和需求进行内容创作,其中出现的某些内容其实已经不再适用。最近在网络上一直被频频提及“辱华”的《上气》,以及《黑寡妇》电影中可能会出现的前苏联相关内容,都很有可能要让漫威在这两部电影项目上分别失去中国和俄罗斯市场。
而这些在多年以前的漫画创作阶段就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显然并不是在电影创作阶段进行设定上的简单改动,就能轻易解决的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