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年你玩着《巫师2:国王刺客》扮演杰洛特化身女术士打桩机时,南半球另一边的某位老哥,可能正眼睁睁看着精灵泉中的白狼在暧昧气氛的最高点,对着特莉丝缓缓说出那句…“不,还是算了”。
这,就是澳洲游戏审核下的《巫师2:国王刺客》。
游戏分级,一个永远让玩家群体又爱又恨的词儿。拥有完善分级区域的玩家们始终不满足其划分标准,而对于分级机制还不够完善、过于严苛或者一刀切的国家的玩家而言,一套成熟的分级制度又是那样令人渴望。就和最近段子层出不穷的上海新垃圾分类规则一样,游戏分级对于游戏厂商们而言,一直都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儿。如何在政策和利益的夹缝中寻得最优解,一直都是厂商们的一大课题。
游戏分级这点事儿
目前主流语境中的“游戏评级”,主要以北美ESRB、欧洲PEGI、日本CERO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四类评级为主。
以玩家群体中存在感相对较高的ESRB为例,它总共涵盖了EC(幼儿)、E(所有人)、E10+(十岁以上)、T(青少年)、M(十七岁以上青少年)、AO(成人)六个评级,以及“RP”这个待评级。
ESRB的评级根据敏感的血腥、暴力与性内容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将不同层次的游戏详细的进行了区分:例如《猎天使魔女》《战神》《生化危机》等常见的“少儿不宜”游戏,被归入的是M级;而例如《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这样完全没有血迹和死亡演出的游戏,则只是因为“仙女胸太大”被划进“E10+”评级中。
但遗憾的是,这些已经赢得玩家和主流认可的分级制度——即便是大部分玩家们最为耳熟能详的ESRB评级——通常只能在本土适用,而没有形成一套“世界通用”的规则。像之前提到的澳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