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和加害者就像是一对无法解开的矛盾,而《我们与恶的距离》最好的一点就是他只陈述剧情,只是把这些问题每个立场都摆出来,但他不站队。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是在提供思考而已,具体观众的落脚点在哪里要交给观众来选择。
恶性社会事件在哪个国家都会发生,台湾的小灯泡事件,女童当街被斩首身亡。
国内的江歌事件,火车站杀人事件。
新西兰的恶性枪击事件。
很多人说《我们与恶的距离》是白左圣母婊,不不不,别误会它。它的聚焦点根本不是什么要不要废除死刑,更不是要同情杀人犯。它的对焦点是当恶性事件发生之后,除了愤怒以外我们还能反思什么。
《我们与恶的距离》最好的一点就是这一点,他提供了一个视角,能让人看完之后还会想点东西,这一点就稳赢了。
打开《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评价,最高的两条热评都是,印象里只会拍偶像剧的台剧都已经不拍情情爱爱了,我们能够切中社会痛点的剧还未出现。
不过这个也着急不来,观众审美和制作公司都要成长,来日方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