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变身鹅厂 阿里“预言”成真
回顾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公司的愚人节玩笑还是带给人们不少欢乐。
2000年4月1日,谷歌推出的“意念搜索”开启了互联网公司愚人节策划的潮流。这项服务声称用户只要凝视屏幕上不断旋转的动图,并同时想着要搜索的内容,就能进行搜索。此后,谷歌不断给用户带来“火星移民”、“寻找真爱”、“吃豆人”谷歌地图等有创意的策划。2011年,谷歌曾专为中国用户推出“穿越搜索”,声称可以抵达用户最想抵达的时间、地点,用身临其境的方式感知一切。
国内的互联企业也不甘落后。
去年4月1日,腾讯就曾煞有介事地发布了一个 AI 鹅厂项目视频,腾讯数据中心总监朱华变身“AI鹅厂项目总监”,宣布正式养鹅并正在贵州规划建山洞鹅厂,声称要将首次将AI技术带进农业,包括“鹅脸识别”和“鹅语翻译”等多项尖端技术在内,并向用户开放“云养鹅”功能。
当然,互联网公司并不会完全将愚人节策划娱乐化,所谓玩笑常常伴随着产品宣传和推广。阿里巴巴集团就常年化身“真预言家”,在愚人节开过的玩笑,多年之后被实现了。
2012年,支付宝曾在愚人节发新闻称将推出“视网膜支付”。如今已经实现眨眼登陆支付宝,2017年,蚂蚁金服旗下ZOLOZ平台还携手KFC在杭州推出首家刷脸支付餐厅。
2014年,支付宝声称推出“空付”技术,即万物皆钱包,通过授权赋予任何事物价值。“出门可以什么都不带也能完成支付”,脸、纹身甚至是帽子、宠物都可以成为支付码。2017年,阿里的首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就达成了该项愿望,人们进到店里挑选完东西,出门后即完成自动扣款。
2016年,支付宝在愚人节提出用AR设备看到用户的个性标记就可知晓用户的身份和需求,这项企划广泛应用在了之后每年春节抢AR红包上。
愚人节已拥有 500多年的历史,喜欢它和讨厌它的人可能一样多。虽然微软今年已宣布退出不玩了,但更多互联网公司的愚人节策划仍在继续。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