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毫无意义的喜加一,擦边球搞颜色也是Steam下刀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去年《反网络性交易法案(FOSTA)》通过之后,色情内容不再适用避风港原则,基本上每个季度Steam都对擦边球游戏进行了清理。
Steam的大刀阔斧,是否让游戏内容环境改善了?
改善肯定是有的,但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剔除劣质游戏自然是没问题的运营操作,但steam的做法有时过于粗暴——在审核上存在的巨大问题是:虽然有文件支撑,但对游戏删除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
这次的理由是“滥用steamworks”,而九月的理由是“有人捣乱”,这都不像是一个全球一流的游戏平台应该拿出的说辞:滥用了什么工具,如何捣乱的,激怒了谁,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删掉的劣质游戏死的不明不白。
其次,steam对小黄油和限制级内容的规范也很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会要求一款像素游戏打码,但对3A大作中的裸露镜头一概不管;
steam会要求《HuniePop》打码,也会让《nekopara》登顶。
第三点就是,steam的剔除机制很粗暴,但过审机制也一样粗暴。
自从2017年取消青睐之光之后,Steam 游戏上架改成了备案制,一个从来没有在Steam上架过游戏的独立开发者,也只需要交100美元的押金,然后等个30天就能上架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