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同性恋变装酒吧里他遇到了女主角,对方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当场就坠入爱河了。不仅如此还给女主角提供了一步登天的机会,让她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唱压轴歌曲。
前半部分走的是lalaland路线,两人每一次甜蜜的戏份都是互相对视唱歌。两个音乐人彼此欣赏,男主角凭借自己在乐坛强大的影响力给女主角铺路,最后女主角一举成功了。当然这个故事蓝本被人吐槽,这不就是灰姑娘遇上王子吗?
《一个明星的诞生》前半段营造了一个粉红泡泡,一个服务员成长为一个可以提名三项格莱美的歌后。然后电影的后半段就把粉红戳破了。
女主角在享受巨大功成名就的同时,也在逐渐丧失自己。她不再需要散发才华,只需要唱着经纪人挑选的口水歌,脱下干净清爽的T恤牛仔裤,穿上辣眼睛的衣服,跳着千篇一律的舞蹈。她要掩盖自己的面部缺陷,回避自己的大鼻子,染上橘色的发色,尽量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商品。
女主角事业极大成功了,男主角的事业反而逐渐开始衰落。男主在寻找人生意义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每天酗酒,具有强烈的自毁倾向。
男主角每一次出门被人拍照签名,并不是他的歌迷多么欣赏他的才华,而是被当成了一件消费品。他在人生最难受的时候认识了女主角,但女主角被他带进娱乐圈之后,慢慢也变成了一件商品。男主角愤世嫉俗,无法理解,在格莱美舞台上当众失禁。最后选择在车库里自杀。
女主角逐渐红了,男主角慢慢黯淡。一个明星诞生了,另一个明星也会随之陨落。娱乐圈人走茶凉,你不行了,立马会有更多新鲜的小鲜肉顶替上来,没有观众会热爱你一辈子。他们现在对你的热爱,随后会马上能转移到另一个流水化的商品。
《一个明星的诞生》谈不上多深刻,老老实实真实展现美国娱乐圈的残酷状态,你也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爱情片来看。电影中的女主角最后染回了自己的发色,唱了男主给他写的最后一首歌,也算是回归自我。
比较有意思的是,Lady Gaga在纪录片里透露,自己刚出道的时候打扮的如此惊世骇俗,是对经纪公司给他包装定位的一种反抗。
《一个明星的诞生》在美国本土口碑都炸裂了,进入中国之后就非常emmmm平庸的分数,最后才7.2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土壤的问题。
这也不是第一次国内外评分口碑差异这么大例子,比如之前的《摘金奇缘》和《黑豹》在国内反响都很平淡,但在海外几乎就是清一色的好评。特别是《黑豹》,什么首部全体黑人参演电影,我们真的get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