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环境。
在国内,特定的环境造就了一批特别的人,他们生在国内电子游戏产业的初生的年代,他们在无数杨永信的淳淳敦嘱中成长,他们热爱着电子游戏。从“小霸王其乐无穷啊”到了今天的“NS什么傻吊玩意,除了塞尔达还有一个能打?”;从“胜败乃兵家常事也,大侠请重新来过”到如今的“技不如人,甘拜下风”;从“石器时代我的家,团结才会力量大”到现在的“智障暴雪吃相难看的XNMBYY,老子WNM!”
在那样的年代,他们中总有些人会发现游戏这个东西真TMD好玩,从而产生这辈子一定不能少了“她”的想法,甚至有些人悄悄做出了与之相伴一生的决定。
“我想要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比文明还要精妙!比暗黑还要完美!”
“我想要策划出最有趣的剧情,比仙剑还要感人!比魔兽还要磅礴!”
“我想要成为最出色的职业玩家,比SKY还要伟大,比教主还要无懈可击!”
于是梦想诞生了。
许多许多的游戏爱好者想永远开心的玩着游戏不吃饭不睡觉不干活,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想成为一位顶尖的职业玩家,想为之奋斗,与之交融。
有梦想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在那个“玩游戏有什么前途”的时代,这就成为一件千夫所指的“坏事”了。
“封建思想的荼毒”也好,“游戏观念落后”也罢,十余年前整个社会看待电子游戏就像是看到了“电子海X因”。
我在前文中谈了:游戏,零生产,屌用没有。结合上早年国内落后的生产力以及高昂的游戏代价,再加上这玩意导致了无数玩家为之醉生梦死恍如行尸走肉,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是不是也非常能理解了?
还一个典型因素:电子游戏这东西不赚钱。
不赚钱意味着,电子游戏只能沦为手上的玩物而难登大雅之堂;意味着玩游戏不能当饭吃,玩这个东西玩不出前途;意味着电子游戏站到了整个社会的对立面上:“这东西,随便玩玩就好了,千万别沉迷。”
就算到了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在我的家乡乃至全国大部分地方,拥有财富的多少仍旧是决定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看)。
更别提早年了,大家都穷。事实上在穷人的世界,钱才是衡量一件物品是否珍贵的标准,所以也是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的唯一标准。所以早年国内的电子游戏环境、产业、社会认知、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怀揣游戏梦想的人极难得到周围的认同。这东西不赚钱,还让人看不起,没有哪个家长会犯浑支持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行业。
许许多多有游戏梦想的家伙们纷纷夭折。
如果在今天,这些家伙也许已经飞奔在了游戏梦想的道路上,可惜没如果。
做游戏游戏夭折,公司破产;做策划,无人问津,穷困潦倒;打职业,投资跑路,连口热点的屎都吃不到。
太打击人了,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吃饭的。但是那时候的游戏产业真的不成熟,而这些家伙们,真的有许许多多连饭都吃不上了,让人心疼,哭哭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