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一种常态
Supercell早在创业之初就深谙“失败会比成功更频繁”的道理。但是第一次下毒手砍掉自己的游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Supercell作出“移动优先”的战略布局,并决定全面转向手游开发的时候,他们其实还有一个内部代号为“Magic”的页游项目。当时“Magic”在完成度上已经非常高了,而且游戏品质也比《Gunshine》高好几个档次,如果坚持推出上线,就算无法打造成爆款,也很有可能会为Supercell带来可观的收益。
更何况在2011年的时候,移动化趋势虽然已经初见端倪,但还远远不像今天这么明显。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放弃已经比较成熟的页游项目,转而全力去开发陌生的手游,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押上全部身家的豪赌。可Supercell还是潇洒地走上了赌桌,然后赌赢了。
这是一款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完美的手游,但是因为公测时用户数量没达到预期,Supercell还是果断砍掉了。
有趣的是,原先Magic页游项目的那几个人,在项目停止后负责的新项目正是《部落冲突》。假如当初Supercell没有作出如此冒险的抉择,如今还能否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功,就是个未知数了。
经历了这件事后,Supercell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达不到要求的产品要果断淘汰,而且越早越好。无法成为长线产品?砍!玩法过于复杂?砍!设计上一切都很完美,但公测玩家数量没达到预期?还是砍!而且Supercell每次砍掉自己的项目后,都会把全体员工召集在一起,开香槟进行庆祝——在他们看来,每一次失败都是学习新东西的好机会,而这其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Supercell的员工们聚在一起开香槟庆祝项目失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Supercell这么做并不是一种任性,它的公司架构本来就适合这么干。从2012年开始,Supercell就已经有了多个由5-6人组成开发团队,所有的团队都会各自负责一个独立的手游项目。如此一来Supercell就可以同时推动多个项目,就算不得不淘汰大多数产品,最终总能剩下一两款精品游戏。
“如果Supercell有一段时间砍掉的游戏太少,那么我就会感到紧张。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最近的决策越来越保守了——而这对一个创新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潘纳宁看来,一个创新型企业如果失败得太少,才是它最大的失败。
未来300年发展蓝图
随着公司变得越来越强大,Supercell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如今地球上的移动游戏玩家已经超过了十亿,以此为契机Supercell完全有可能超越传统游戏界的前辈,成为地球上玩家受众最广的游戏公司。
潘纳宁在他的一篇博客里写道:“我们的愿望就是建立一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都能站稳脚跟的国际化公司。这样一来全世界的人们在30年后回顾往昔时都会谈论到我们现在开发的游戏,讨论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正如今天的暴雪和任天堂一样。”为此,Supercell先后在东京、首尔和北京开设了工作室。
Supercell对全球玩家表示感谢的视频:
Supercell开始越来越重视全球化团队建设,它的员工来自于三十多个不同的国家。但是和育碧、EA这些拥有上万员工的厂商相比,Supercell却更希望让自己保持较小的规模。Supercell认为团队越大,办公程序就越复杂,官僚主义也就越容易滋生——而这些都是扼杀员工创造力的罪恶之源。虽然大团队也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对Supercell这种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公司来说,只有充分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2013年潘纳宁做出了将Supercell大部分股份卖给日本软银的决定。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软银的资源,推动自己的国际化,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软银承诺会给Supercell提供良好的长远发展环境。在谈判时,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为Supercell详细描绘了未来300年的美好发展前景。潘纳宁听得如痴如醉,并坚定了和软银深入合作下去的决心。
日本软银在2013年的时候收购了Supercell股份的51%,后来又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3%。
然而两家公司的合作仅仅持续了3年,“300年发展计划”才刚完成1%,软银就动起了把Supercell转卖给腾讯的念头。如果这次交易成功,但愿Supercell能在接下来的297年里,在腾讯的呵护下继续欣欣向荣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