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世界各地的智能手机价格十分接近,但设备的支付方式依然是计费难题。在美国市场,大多数用户购买新机都会参加运营商的合约计划,由此获得折扣;而运营商则从话费中获得利润。但是在很多其他国家,消费者往往都是直接购买裸机。
另外,手机话费的支付形式还包括预付费和后付费。通常,合约计划的用户都属于后付费,在美国市场比较常见,用户需要支付一个固定的月付金额,换来相应的服务。而在发展中国家,预付费则是常态,用户需要首先为手机充值,再去选择相应的服务。
新兴市场的进步
发达国家并不是唯一经历一段热潮的地方,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依旧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为主。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并且拥有更丰富的低端设备以及基础的低价资费套餐。以印度为例,目前拥有6.99亿手机用户,占其总人口的73.1%,基本的套餐价格仅为2美元(约合人民币13元),包含的语音和短信计划,平均每分钟的通话费用仅为0.25卢比(约合人民币0.025元),十分低廉。同时,印度政府还在扶持移动应用,推出了大规模的IT扫盲运动,使得59%的印度人通过移动端口接入互联网。另外,低成本设备也是推广的关键,包括5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元)的低价Android平板。
售价50美元的Aakash Android平板
本地品牌的所生产的低价设备,在发展中国家也如雨后春笋版涌现。诸如印度的Aakash,以及来自中国、在尼日利亚设厂的TECNO,都在这些新兴市场中推出了低于100美元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也推出了更加实惠的数据套餐。比如在马来西亚,收入低于925美元的21至30岁用户,都能够享受到更优惠的智能手机套餐;而在中国,话费的返还其实是一个数字游戏,是否优惠则取决你的实际使用需求。
手机和话费的未来走势
事实上,手机设备的全球统一定价已经形成,无论你在哪个国家,设备的价格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的差异仍然是运营商的资费定制形式。除了传统的合约计划、预付费模式,还将出现手机租凭等新兴模式。运营商的利润点在于如何通过最新的设备吸引用户继续使用它们的服务,而一部分零售商则开始回收用户的旧设备,将其零件翻新再以较低的价格输出到发展中市场。
至于美国市场,合约计划和手机价格并不会更便宜,不过运营商们也逐渐开化了一些,开始提供无锁机和自由合约,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一种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