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偶尔会看到、听到一些关于残疾人参加游戏的报道,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真正困难并不是去操作游戏,而是这些游戏都是基于“正常”人开发的,而他们实在是太难以融入到这个世界里面来。当然也不乏个别凤毛麟角的高手,利用自己的能力参与其中。对于诸晓鸣来说,他的愿望更大,他希望有更多的,和他一样的残疾人能从游戏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诸晓鸣(中)和团队伙伴在一起讨论游戏软件开发的问题。
8年前,诸晓鸣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慢慢从玩电脑变成了研究电脑。他去报了一个编程班,系统学习计算机原理。8年后,诸晓鸣成了班上二十名同学中唯一一个从事计算机程序开发行业的人。
4年前,诸晓鸣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学的是如何当一名老师,但依然坚持自学程序开发。4年后,当同学们忙着投简历找工作时,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款能让普通人和残疾人都能玩的游戏。
作为学生创业大军中普通的一员,诸晓鸣有一些与众不同——他是一名视障患者。
缘于兴趣
自学计算机程序开发
“我即使是坐在你对面,也看不清楚你的表情,只能看到一丝光亮,还有就是一片片的黑白阴影。”面对记者,说起自己的眼睛,诸晓鸣显得平静而坦然。“小时候发烧影响到了视神经,除了生活有些许不方便外,我没觉得自己跟正常人有什么不一样,甚至某些方面我比他们更强。”在几句开场白之后,交流会到了正题上,90后的诸晓鸣今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从7月份至今,他已经从一名学生成功转型成了一个青年创业者。虽然身为一个视障患者,但诸晓鸣却是一位出色的程序员,这一点也足以让他自豪与骄傲。
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很难将视障者与“码农”联系起来,但这一切却神奇般地在诸晓鸣身上得到了应验。“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初三时,我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说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诸晓鸣直截了当地表示,“就是兴趣!”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后,诸晓鸣对于计算机的沉迷就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我并不沉迷于网络,我不满足于通过电脑只是泡泡论坛,听听音乐,我想有更多的娱乐。”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诸晓鸣起先是自己慢慢探索计算机的各种原理,随后他参加了编程班,开始系统地学习如何制作软件、开发程序。“就是一般的培训班,和普通人一起上课。看不见老师的PPT,听声音就行了。”经过一学期的课程,诸晓明开始了他的自学之路。
“做出一个拿得出手的程序, 当别人都在使用你做的程序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高中时,诸晓鸣开发了第一款棋牌类游戏《超自由》,随后,他还设计开发了英语学习、网络监控等几款软件。“当年我们编程班的十几个学生,我了解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做编程。”诸晓明有些自豪。
在大学里,诸晓鸣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特殊教育技术》……没有一门专业课是与计算机相关。诸晓鸣一边坚持在校的学习,一边不断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还会到国外的专业论坛看资深软件工程师发的教程,英文也难不倒他。8年的学习时间,诸晓鸣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程序员,甚至辅助开发过好几个成功的APP应用软件。他的编程能力,甚至让许多正常的程序员感到汗颜。在今年的“微软杯”首届全国盲人计算机技能大赛上,诸晓鸣获得了二等奖。
改变生活
打造“盲人”游戏王国
“我也喜欢玩棋牌游戏,可惜QQ游戏不支持读屏,不支持键盘操作,没法玩。如果能和明眼人打牌,哪怕为了保证出牌速度而牺牲出牌质量也无所谓,输就输呗,负一万分就负一万分呗,玩得开心就行了”;“我在家也一个人玩实况,看不见就靠听的,中场开球后,带球直接往对方半场冲,到了禁区,解说会有提示,球迷也会开始欢呼,这时候就射门。不在乎结果是不是进球,关键是享受这兴奋、刺激的过程”……在诸晓鸣身边有不少视障者,他们经常也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游戏经验”,但共同的感受就是“给盲人玩的游戏太少了”。
采访中,诸晓鸣告诉青年报记者,“视障人群,包括盲人,他们从事的职业绝大多数是按摩师,工作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狭小,甚至于封闭的空间,彼此之间也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工作之余,除了听音乐或是通过读屏软件泡论坛之外,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匮乏。而我想做的,就是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盲人游戏,因为每个人都有娱乐的权利,即便是游戏,也不应专属健康人。”
以兴趣为原始驱动力,诸晓鸣最终让程序开发成为自己的职业。今年6月,正值毕业之际的他也参加过各种招聘会,并进入了几家计算机公司的面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主创业。“去面试过IBM的程序员岗位,通过三轮面试,但最后快被录取时自己的公司也办好了。”说起自己的创业过程,诸晓鸣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组织的“进化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公益项目。“当时也只是有这么个创业想法,但具体操作起来就发现自己有很多事都不会做,比如游戏的构思、形式,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随着思想与不同人群的碰撞和交流,一支四人创业团队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