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每读《聊斋》之《蛇癖》:“……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咬葱状;大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铮,血水沾颐……”便浑身起鸡毛疙瘩,但并不太相信,因是“聊斋”。直至曾经亲眼目睹一位现代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吞噬一条活蛇,那时的心境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猎奇心理驱使我采写了这则“新聊斋”。
初次吃蛇
吃蛇者名叫李真希,永嘉县岩头镇人,今年35岁。他形成吃蛇的怪癖缘于一次偶然的吃蛇经历。13岁那年初秋的一个傍晚,他赶着牛回家,经过一处杂草茂密的山径时,一条腕粗的大蛇闪电般从草丛中窜出,牛受惊狂奔起来,李真希也被惊出一身冷汗。大蛇似乎有意吓唬他,在他的面前呈波浪状委曲着身子伏地不动,细圆的眼睛瞪着他,来回晃动血红的信子。
今天遭遇的是一条冤蛇!李真希的脑海里闪现一个怕人的念头。据当地风俗,蛇拦行人,表示与这个人有冤仇,两者必居其一。李真希本就胆大,现见“冤蛇”拦路,当下恶从胆边生,随手在山径旁抓起两块石头,瞄中大蛇“三寸”部位,狠狠地砸过去,一击便中,大蛇翻起五彩斑斓的“浪花”,李真希又选中角度,再度猛击蛇身,大蛇抽搐片刻便僵直不动。
此时,李真希的牛已跑出去老远。杀死大蛇后,他也感到浑身虚脱。当时他家里贫困,久不闻腥味,目睹死蛇,勾起他对肉食的欲望,何不将蛇拿回家烧了吃?他边想边扯来几根茅草拴住蛇颈,一路拖着追赶受惊吓的牛。
李真希将大蛇随便放在自家屋檐下,他母亲从屋里出来,一见大蛇,尖叫着奔回屋子里。他对母亲说,要剖蛇烧了吃。母亲当下就责骂他,不允许其烧蛇。按照当地风俗,蛇是不能在屋里烧了吃的,因而当地原先只有乞丐之辈的极少数人吃蛇。李真希将蛇拖到楠溪江边,剥皮去内脏,拾了些枯枝,点火烧烤蛇,阵阵香味诱得他直流涎水,等不及将蛇烤熟,他抓起半生半熟的蛇就贪婪地啃食起来。蛇肉这种特殊美味就这样定格在李真希的思维里。
李真希不敢公开吃蛇,当地人认为只有乞丐才吃蛇。但是他经不住这一“美味”的诱惑,一见地上爬行的蛇类,就萌生吃掉它的欲望。没人时,就抓蛇烧烤着吃,没有柴火干脆生食以解馋。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真希自我暴露了吃蛇——而且是生吞活剥地吃蛇的秘密,一次放学的途中,同行的一位同学惊叫一声“蛇”,果然有一条蛇在他们面前游动。李真希在同学惊愕的目光中技术甚为稔熟地将蛇捉住,他一手掐着蛇颈一手掐着蛇尾到水坑边,动作利索地将蛇浸洗一番,然后旁若无人地将蛇尾塞进嘴里咬下一大段便脆生生地咀嚼起来……同学的惊呼声使李真希悚然一惊:不好!自己吃活蛇的秘密泄露了。
李真希吃活蛇的消息于是不胫而走。这也使李真希吃了不少苦头,因他的怪癖,许多少年伙伴与他疏远了,邻近地的人像看怪物一样地看他。然而,李真希吃活蛇业已成瘾,竟然无法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