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刺猬”、“速度”,你脑海中率先浮现的是什么?没错,他就是世嘉的吉祥物“索尼克”(sonic)。现在我们将再次探寻属于“索尼克”的音速世界。从他的出生到现在,二十几年的时间中这只蓝色刺猬从16位MD上的初次登场到如今更加先进的家用电脑,这只满身活力、无时无刻透露着无穷精力的蓝色刺猬,陪伴着一部分90后游戏玩家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粉刷满记忆的隧道。作为日本著名游戏公司“世嘉(SEGA)”的卡通形象代言人,索尼克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与人气可与马里奥兄弟、神奇宝贝、蝙蝠侠等形象齐名。
16位MD:1988年10月,世嘉发布的世界上第一台16位家用电子游戏主机,分辨率达到了320X224,并采用双重卷轴。虽然后来败给了任天堂,但当年拥有这台游戏机的小朋友,其家庭基本是“万元户”级别的存在。
1960年成立的世嘉,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家用娱乐软件以及游戏主机产品的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企业。在当年那个光盘媒介大行其道的年代里,世嘉土星光碟机可谓是风光一时。所谓商场就是战场,1998年11月世嘉推出的第六代家用游戏主机DC(Dreamcast)在与竞争对手索尼和任天堂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但公司仍旧凭借自身在软件技术上的实力完成了企业转型,摇身变为一家以经营纯软件的商业公司,虽然企业原本在相关领域拥有一定的拥护者,但对于转型或多或少也是无奈之举。
被“速度”加持的索尼克
时间回到1990年4月,世嘉为了销售游戏以及对抗当时的任天堂,公司不得不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吉祥物。在10多份不同的候选人物样稿中,世嘉员工“大岛直人设计的‘针鼠先生(Mr.ハリネズミ)’得到了决策层的广泛认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索尼克”。
人物稿
在人物的选择被敲定并公布之后,同年,日本的一支流行乐队为他创造了一首叫做“美梦成真”的乐曲,并开启了全国的巡回演出,并且乐队把印有索尼克的巨幅画像挂在了乐队的拖车两侧,此时的索尼克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世嘉为了使索尼克在游戏化时的顺利,于1992年时率先对角色进行了全方面的塑造。在我们大众的基础认知中,“角色”往往就是戏剧中扮演的各色人物;小说中被作家所精心刻画的人物;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等,甚至是《终结者》中留给大家极强印象的“T1000液态金属人”,这些都属于“角色”的范畴。包括索尼克在内,这类角色最为首要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和“独创性”,他们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具体社会关系的真实人物,反而是能更加容易的拥有可被塑造的独立人格,这就给予了他们更加灵活的人物属性。
上面的说法是根据我们的传统观念延伸而来。那么,在1992年发行的《刺猬索尼克2》中,游戏又采用了哪些手段成功的刻画了这个经典角色?
sinic the hedgehog 2
索尼克既然是一个面向于大众的角色,那么在角色整体营上首先就需要满足人们的5个审美要素:①生动的故事情节;②角色个性鲜明;③有高辨识度;④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⑤角色技术动作自然流畅。我们由此可得出,世嘉在对这个角色进行塑造的时候涉及到了外形、性格、技术动作。1992年播出的动画片除了可以对系列剧情故事进行交代以外,同时也强化了索尼克系列的世界背景以及故事风格的设定。
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视频游戏毕竟是有别于影视的存在。单纯以影视;动画为基础的作品,在其目标与定位与游戏是存在本质上差别的。在传统影视中,例如家喻户晓的《奥特曼》系列,该系列作品为观众带来的是强烈的救世英雄主义,在其内容上强调善与恶的直接冲突,并掺杂了社会情感,观众能在其中找到一定的正义归属感,并且在一些低龄观众群体中产生了类似情感依赖性的效果(崇拜)。
而游戏的目标则更加的单一,它就是为大众提供符合心理预期的娱乐性。外形、性格还是技术动作也只需符合游戏内的文本设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