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蔬菜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植物肉相对于真肉来说,更有利于健康。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人造肉”真的要替代真肉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一道“健康实惠”美食?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数据揭露关于它的7件事!
近期,星巴克和肯德基先后推出的“经典千层面”、“植培黄金鸡块”等植物肉套餐着实火了一把,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除了新鲜事物带来的好奇心外,也有消费者表示对“人造肉”了解较少。为让国内消费者更好了解新晋网红“人造肉”,新浪科技为你整理了7个关于“人造肉”的热点问题。
蔬菜类汉堡与新晋肉类替代品有啥不同?
“肉类替代品”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它已经出现在咱们生活中,比如在杂货店售卖的蔬菜类汉堡(主要针对素食主义者)。
像近期在国内走红的植物肉(星巴克和肯德基等推出)是一种通过植物制造、味道与质感像真肉的食品。
“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大豆蛋白制成的“大豆蛋白肉”(植物肉 plant-based meat);另一种是在实验室利用动物干细胞(这种细胞不是取自圈养或屠宰的动物,而是来自食品生产厂)制造出的肉(lab-grown meat)。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实验室培植肉(cell-based)”目前尚未在市场上销售。
但也有人大胆预测,“实验室培植肉”今后可能会出现在市场中。第一,它属于肉类替代品的一种;第二,该类型肉的推广能帮助减少消费者对工厂畜牧业供应的依赖。
据《华盛顿邮报》数据,截至2019年5月,美国有至少9家关于细胞培养公司,全球总共有26家。据预测,可能会有更多潜在的细胞培养公司在中国的加速发展起来。
但“培植肉”想要成功出实验室进入市场没那么容易。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培养的细胞塑造成组织。” 目前研究人员仍在想办法解决该问题。
相对于常见的蔬菜类汉堡,“植物肉汉堡”目前还是个新兴的小众市场。但从目标消费者角度看,它很有发展潜力。
美国研究学者和市场专家表示,“植物肉”市场不仅仅是满足于美国3%素食主义者的小型市场;只要它们被做的物美价廉、有营养,也能够吸引大部分美国消费者(尤其是那部分喜欢吃肉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