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天来得早。甚至当美军轰炸机飞离城市的时候,第一缕光线就已经在东方出现了。在寂静的清晨,巨大的黑色烟柱从港口区、造船厂和海军兵营的上空腾起。附近的大街上,两边曾是巍峨的办公楼和工厂区,现在,只有从几千个窗子散落出的玻璃碎片在那里闪闪发光。日本的残余舰艇就停靠在狼藉的港湾周围,仿佛一堆毫无生气的腐尸——经历了马里亚纳和莱特湾等一系列海战,盛极一时的联合舰队已遍体鳞伤。
此时的日本舰队完全无力阻挡美国海军,在会议室中,高级将领们的争吵此起彼伏。当“大和”号必须向冲绳发起自杀性进攻的决定下达时,和历史上每一艘沉没的船只一样,它也在此刻拥有了自己的先知和恶棍。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和军令部次长小泽治三郎强烈反对动用“大和”,这建立在他们的作战经验之上,因为在失去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投入水面舰船除了牺牲大量人员之外并没有任何意义。而站在对立面的是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他的想法是,“大和”必须突袭冲绳海域的美军舰队。如果不能找到美国舰队主力,就立即开往登陆滩头,把战列舰作为海上炮台使用,以火力支援地面部队。
孤注一掷
将“大和”投入自杀式进攻的计划也反映出日本大本营在最后时刻的窘迫,他们不得不用一艘船来充当孤注一掷的砝码。当出击舰队司令伊藤整一质疑计划的可行性时,丰田副武的回答武断且干脆:“我认为奇迹有可能出现。”这种自信完全建立在他对“大和”的信任上,因为这艘1940年下水的战列舰是造船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日本舰船研究专家牧野茂眼中,它的设计几乎称得上完美无缺。这不只是因为在船体关键部位的覆盖着厚达410毫米的主装甲带,而且全船分为1065个水密舱,连接各舱的水密门可通过电开关统一关闭,使它理论上能在进水30000吨的情况下不会沉没。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武器,它总共安装了9门主炮,每一门主炮都是如此可怕,以致成年男子甚至能匍匐在其炮管中行走,其每发炮弹的威力则足以在地面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弹坑——这些指标都创造了世界造舰史之最。美国作家罗素·斯普尔(Russell Spurr)相信,日本人选择建造“大和”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将帝国的野心从梦想化为具体的现实。
尽管被视为“决战武器”,但在服役生涯中,“大和”的460毫米主炮只发射了不到40次。
而对普通舰员,令他们印象更深的则是“大和”号的宏伟,即使从今天的角度,它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奇迹。它263米长,38.9米宽,高度与十二层楼相当,标准排水量超过了64000吨,世界上最大的12部蒸汽轮机为它提供动力,每三部轮机驱动一个6米高的螺旋桨。由于舰身的巨大惯性,即使引擎全部关闭,它也需要在水面滑行4公里才能真正停止。
还原的“大和”号3D模型及“大和”的防护区划图纸,注意其炮塔和舰身核心部分的装甲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