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刺激UGC生态的建立与发展,厂商们时常会选择金钱作为激励创作者参与的“糖衣炮弹”。这样的好处是,大批量的内容产出将会迅速充盈生态,造就欣欣向荣的表象。但与此同时,过度的野蛮生长也会带来许多的隐患。
12月4日,腾讯旗下派对手游《元梦之星》宣布了自己的激励计划,首期规划投入14亿专项投入,长期投入上不封顶。其中,《元梦之星》通过和九大内容平台合作,发起第一季“星梦合伙人”内容生态激励计划,提供累计3亿激励基金,掀起了不小的轰动。
腾讯问鼎派对游戏赛道的野心毕露,但创作者们对此却顾虑重重。事实上,这并不是腾讯首度通过撒钱的方式来刺激内容生态的建立,但几番尝试都未能获得长期且稳定的成果。其中最令创作者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以惨败收场的“黎明计划”。
为了迅速扩大平台影响力,吸引更多创作者入驻,2021年7月28日,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宣布正式启动豪掷10亿的“黎明计划”,通过MCN机构邀请创作者入驻并且进行代运营的方式,将创作者在B站等其他平台的内容同步至腾讯的内容平台,并向创作者提供收益。
从本质上看,“黎明计划”本应该是三赢的计划,腾讯通过流量资金倾斜建立内容生态,MCN机构与创作者从中获取收益与流量。然而,由于腾讯本身缺乏监管与干预,导致执行权利无限下放,创作者变成资本操作下明码标价的商品。无数原创内容不经许可便被爬虫搬运,如同在腾讯内容平台上出现了一个创作者的“复制体”,在不受原主的管控下轻而易举地偷走创意与流量。创作者们想要止损却发现无法注销账号,更妄论退出计划。一些创作者只能选择妥协,或者放弃此前的心血重新运营账号,亦或是放任企鹅号上的“复制体”继续吸血。
短短不到四个月里,“黎明计划”乱象丛生,最终只能在11月17日紧急叫停。这草草收场的背后,是腾讯在内容生态建立上急功近利、只求快速发展不求质量的焦虑。而再细究其中的深层逻辑,我们会发现,腾讯将金钱价值粗暴地与创作价值相关联,或许正暴露了对原创的缺失与UGC基因的匮乏。
细数腾讯旗下的各大顶流产品,似乎在UGC这条路上是怎么都走不通。《王者荣耀》的“天工编辑器”不了了之,提供的娱乐玩法均来自于官方自己的开发团队,如今已是完全放弃了玩家的深度参与。《和平精英》的官方编辑工具“绿洲启元”功能则是悄然退出游戏,仅提供给少部分创作者,更别提内容生态的建立与充盈。
如果说这些游戏的土壤不适合萌生UGC的硕果,那么在国际平台上影响广泛的《Roblox》或许是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在引进这款创造性十足的沙盒游戏后,腾讯在一开始便投入千万资金吸引开发者入驻创作,然而由于游戏本地化不佳、内容较少等问题,最终没能复刻海外的盛况,甚至于如今游戏已经近乎停摆,官网与各社媒的官号都许久没有更新。
从上述的事实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投入大量资金以作激励,还是游戏自身具备充足的人气与流量,抑或已有成功的UGC生态建设作为先例,都无法帮助腾讯建立起良好的内容生态。
事实上,想要实现稳定且可循环的UGC生态链,确实离不开资金的扶持。但事实上,想要令创作者从单纯为了收益转换为“为爱发电”,再到真正在作品中实现价值的体现与传递,这并非短期的大手笔投入可以解决的。为了成为孵化创意的优质土壤,官方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监管,游戏本身需要有足够吸引人的质量与持续的维护,同时在社区的运营上也需要提供充足的流量与曝光。这些都非一日之功,而是平台与创作者共同成长进步的长期坚持的过程。
反观《元梦之星》在测试期间的种种表现,所展现出的缺点实在令人担忧:它是否足够成熟到可以承载14亿资金带来的流量冲击?而这,才正是决定创作者们是否入局的关键。
可惜的是,腾讯似乎没有抓住这个关键。在测试的实际体验中,玩家们清楚地感受到,无论是技术呈现还是玩法搭载,《元梦之星》都是一款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的产品。从搭载AI绘画技术在美术宣发上的偷工减料,到官网展示的自制地图与其他游戏的玩家原创地图有多方面高度雷同,再到建模缺陷导致的软绵绵手感与交互表现失真,都体现出了技术上的薄弱。而在玩法端上,不管是早已被验证的综艺化闯关模式,还是在市面上都能找到原型的娱乐玩法,还是与竞品相似度极高的UI界面与键位布局,也暴露出了策划在创意的不足与搬运上的老练。
不可否认,在具有《蛋仔派对》这类以UGC见长的派对手游作为开路者,《元梦之星》可以轻松地走上一条已经被验证过的道路。但是从过往的经验看,想要真正打造UGC创作生态,通过投入大批资金缩短培养路径,反而欲速则不达,更可能将创作者们带入又一个“黎明计划”。在浮华背后用心的积累与沉淀,才是决胜的关键。而想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元梦之星》还是腾讯,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起源》总算是为《真·三国无双》这个ip做出了试探性尝试的第一步。
《街头篮球》这款游戏实在承包了很多玩家的青春。
好久没看到这么直白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