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自动驾驶和工厂的AI检测可能存在行人误判,将街头、公告张贴的人脸图片识别为行人,导致事故发生。将逼真的数字人和渲染等技术结合后,就能在仿真环境训练下模拟行人,让AI学会判断图片和真人的区别。
从效果到效率,英伟达都直接刷新了人们对“元宇宙”的认知。
重新定义「元宇宙」
号称“永远实时在线”的Omniverse,是英伟达打造元宇宙的关键。
它不仅能跨平台支持所有用户的物理渲染、模拟和仿真,还能让创作者、审核者在任何地方,只通过软件应用就在一个共享的虚拟世界中进行合作。
毕竟,Omniverse本身就构建于通用场景描述 (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简称USD)之上。
这是一种开源3D场景数据标准和文件格式,USD之于Omniverse就相当于HTML之于互联网。
USD由皮克斯开发,现在成了英伟达、皮克斯和苹果共同推广的行业标准。USD注重非破坏性便捷和跨软件协作,是x86、arm平台以及各种软件都程能够统一到Omniverse平台上的基础。
目前,全球已经有500多家公司的专业人士上手使用了Omniverse。这其中包括美国航天航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它做山火模拟)、曾荣获艾美奖的《南方公园》工作室等知名企业。
国内央视的《飞向月球》太空纪录片,也同样有用到Omniverse,尤其是里面的数字人:
从Omniverse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情况来看,英伟达这一次更新也真的是诚意满满。
“将数百万新用户带入元宇宙世界”,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首先,Omniverse这一次集成了Blender和Adobe来实现大规模扩展。
Blender是全球领先的开源3D动画工具,他们将在Blender 3.0版本加入USD支持,使用户能够在Blender中直接访问Omniverse制作流程,这无疑会让创作者们的效率直线up。
Adobe就不用多介绍了,家喻户晓。
现在,他们正在和英伟达合作开发一个为Omniverse提供Substance Material支持的 Substance 3D插件。
使用这个插件,可以让用户在Omniverse中直接调整Substance 3D中的素材。
这能为用户在改稿过程中,节省导出、重新上传的时间。
大家都刷几遍了?
“我不是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