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
最早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有关“电子游戏阳痿”的文章,还是在朋友推给我的分享上。
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起标题天赋的写稿编辑,我一贯对于这类惊骇又标题党范儿十足的文章标题是又酸又有点儿想偷偷学一手的,而像这种老中医口吻起手的文章,最后到底里头有啥名堂确实又教人好奇,这也是我拜读这篇文章的动机。
当然,文章在聊的事儿其实也很简单。作者虽然用了一个效果很喧哗的生造词,但说的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我发现我打不动游戏了”这码子事。在文中,他列举了相当多玩家话题中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下班回家发现打不动单机游戏了,发发呆摸下手游洗澡睡觉的老龄化生活
·配电脑前精打细算组合配置,买后最常玩的游戏是炉石酒馆战棋
·掐着优惠券和活动买回了游戏主机,吃灰一吃就是三个月起
·手游玩到后来,连签到都成了负担,基本就这样无疾而终
你别说,这种感觉和这词儿的原义确实挺契合,让人乍一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但其后,作者将这种“玩不动”的症结归之于短视频和其他碎片化内容,认为传统单机游戏让人开始产生“无力感”,是因为这种慢热派已经在冲击下显得有些吸收不畅,再加上接触一款新游戏往往意味着需要在“开荒”过程中吃瘪和试错,有着不低的时间成本,对于当下许多社畜而言显得有些奢侈。久而久之,人们就不再啃的动30~50小时通关的传统游戏。
《死亡循环》通关需要约30小时,如果加上全支线,就奔着50小时去了
这一点我倒是不大认同。
虽然短视频是近两年的万能甩锅对象,但君不见最近《鱿鱼游戏》也是火热,豆瓣评价都要奔着30万走了。虽然同样是短平快的内容,这9集看下来怎么也不是短视频的长度,换成单机,也够大部分游戏的流程过半了。那也就是说,短视频没有“摧毁”它的同行,反而跨界来打击了传统电子游戏?就算不考虑短视频用户和传统单机玩家的重合度,这个“锅在短视频”的逻辑也似乎有些盘不通。
所以,假设“电子游戏阳痿”现象确实存在,我认为可能是更多时候的成因之一的,或许单纯是“有点儿累”。
是的。游戏大部分场合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但很多传统单机玩起来又真的很累,这二者并不矛盾。你肯定能列举出那么一两款玩起来非常烧脑或虐心的游戏,持续5小时,疲倦感可能会被上班还要高——比如说《掘地求生》(笑)。
对于脑力工作者而言,这个累就更直观了。就拿创作组内和游戏日常接触较多的撰稿编辑之一的我来说,在这7天长假当中,原本最符合职业调性的消遣方式应该是把库里刚买的《影子工厂》和《暗影火炬城》推完,再顺带推掉中途搁浅的《死亡循环》……假期结束后顺势写写稿子,劳逸结合,一气呵成。
但实际上,在这段假期的开始和结束,我没有打开过上述三款游戏,而是几乎一门心思扎在了《僵尸毁灭工程》上。我花了七天时间,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豪华避难所,长下面这样。
不想玩“通关型”游戏的原因在于,对于这类有着明显关卡划分和完整剧情的游戏,从开打到完结,需要耗费不少脑力和精力,而《僵毁》则是一款很多时候可以放空大脑,只管尽情在满世界捡垃圾揍僵尸就好的游戏。我的大脑替我做出的选择就是自动回避耗费脑力的游戏,而去拥抱可以放空的游戏。因为它需要休息。
所以说白了,所谓的“电子游戏阳痿”论,可能只是因为有些玩家平日里的工作就需要耗费不少脑力,所以闲暇时再面对电脑和主机时,也没有精力再去玩一些严肃向的正统单机游戏;又或者是人生抵达了下一个阶段,有着小两脚兽的幸福束缚,闲暇时间被碾成了碎片状,久而久之没有心力撸大作。累了就休息,有闲情逸致了再捡起来开玩,对于任何一项爱好而言,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急于对此展开分析和解剖,倒是有些大可不必。
当然了,这只是我基于自身经历的一家之言。在我看来,像《耻辱》和《极乐迪斯科》这种游戏,玩起来感觉会像在啃欧洲大部头,而且往往一点不比后者轻松;也没人会把看不下去严肃文学作品的状态称为“读书阳痿”,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