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公众的推动力是主要的,这对于实施是有利的。1996年、1997年的时候全国推行无铅汽油,分三年完成,但最终一年半就完成了。因为北京等城市提前实施后,会向公众宣传,有铅汽油排放的污染物对老人、孩子的健康不利。结果别的城市人们一看,就提出为什么我们要再等两年?这个压力通过媒体释放,所以很多排在第三年的城市,也纷纷提前实施。
我觉得PM2.5的标准也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过PM2.5的情况也有不同,就是公布容易减排难。不但要不能再有增量、还要削减存量。
新京报:此前,不少城市都监测PM2.5,但为什么一直不公布数据?
贺克斌:如果作为学术研究,我们的研究10多年前就已经公布了。但作为政府要公布的话,就需要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监测的技术标准,第二个是限值标准。
什么情况是达标了,什么情况是没达标。标准没出来之前,如果政府公布数据,就会引起混乱,没办法评估是否达标。如果是学术公布的话,可以说是个人观点。而如果是政府公布了,政府就要对公布的数据负责任。
影响 “北京降PM2.5没周边支持不行”
新京报:就北京而言,PM2.5最主要的污染源在哪里?
贺克斌:一方面是燃煤。虽然中心城区已经不用燃煤了,但郊区和河北等周边的电厂还在使用。燃煤排放的有一次颗粒物,也有气态的可二次转化为细颗粒物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是机动车。电厂可以选址在下风向。车不一样,都往城区里钻,所以机动车对城区的贡献是更高的。而且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排放的都是细颗粒物,都是2.5以下,没有2.5以上的。
然后就是工业工艺过程,比如水泥厂、钢铁厂,也产生PM2.5,虽然首钢搬走了,但河北省增加了很多钢厂,对北京也会有影响。
另外就是生物质的燃烧,比如周边的农村焚烧秸秆。
新京报:为何欧美和日本的大城市机动车也很多,但PM2.5污染并不大?
贺克斌:因为他们的排放标准更高,美国相当于欧五和欧六标准,而中国目前还是欧三到欧四的阶段。
另外,机动车出行的方式不一样,东京、纽约都是把车开到中心城区之外,把车停下来,换乘地铁进入中心城。这对中心城的污染影响就要小一些。
新京报:周边省市对北京影响大吗?
贺克斌: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北京想把PM2.5降下来,没有天津、河北等地的支持和联动,是不可能的。
越是小的颗粒,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越长。PM2.5最远的传送距离有2000公里。如果只是北京把污染源控制住了,周边没有,那么PM2.5还是会随着风飘过来的。所以必须要从整体上解决出来。奥运会时也是采用了多省市联动的方式。